温之乎明显要和自己详谈,穆洋就带着大家去小会议室。坐定之后,温之乎马上就开出了条件。看来温之乎谈判技巧还比较稚嫩。
“只要你能留在系里,想提什么待遇都可以。张勇也在这里,就做一个证人,只要你提出要求,只要是合理的,系里能做到的,我都会答应。这一点,我来之前,就已经得到授权了。”
赵海生不知道为什么系里突然对自己留校这么感兴趣。而且即使留校,也未必会留在系里,很明显,也许有人有什么打算。不过赵海生不管这些,他马上想到了一件事。
“让我留校并且留在系里也行,我有几点提议,要是能做到那就太好了。”
赵海生说着看了穆洋一眼,对她微微摇摇头,一想还是明说吧。就加了一句。
“当然,我是我个人的要求,和穆洋无关,她的去留她自己做决定,不管她想去哪里,我都支持。”
“不用这么麻烦,我和海生共进退吧。至于条件,我是没有的,不过我支持海生说的所有事情。”
穆洋说完,还往后坐了一点,和白静茹挨在一起。身体语言很明显,让赵海生和温之乎慢慢谈。
赵海生听穆洋这么说,感激地看了一眼。对温之乎说道:
“我的提议很简单,那就是如果有一天,你来主编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时候,不要忘了初心,给中小学生加上太多文言文。你教现代文学的时候,不是整天宣扬现代文学‘铲轮船嘛。”
赵海生故意又说了一声‘铲轮船,这三个音,从粤省普通话来听, 还真听不出来。至少温之乎没听出来。张勇和穆洋听出来了,不好说,只是觉得好笑,只能忍着。只有白静茹虽然没听过温之乎讲课,但是突然听到普通话里夹杂了一句粤省普通话的词,觉得很好笑,就笑了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温之乎看了白静茹一眼,他很喜欢白静茹的粤语歌,看到是她在笑,就没说什么。只是觉得赵海生这个提议也太简单了,连忙回答道:
“就这?完全没有问题啊!不过你这个要求也太奇怪了。”
“文言文缺乏逻辑,学习起来又事倍功半。到了大学中文系不妨多学点,中小学还是算了。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就没有什么逻辑性嘛。”
赵海生说道。
“哈哈,你倒是我的知己嘛。我教现代文学,对文言文也有点深恶痛绝。这句话很对,己所不欲和勿施于人之间根本就没逻辑关联,你自己不想要的,别人可能想要,也可能不想要,两者根本就没有逻辑关系。嗯,看来我的课你还是听了不少嘛。”
温之乎听到赵海生这么说,还很高兴。
“要能这样就太好了,我的建议其实是因为咱们钱大师的疑问,他问为什么咱们国家这么多年,没有出现一个大师。这让我想起了唐太宗的一句话,那就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这句话也有说是出自《易经》,不过算了,就当是唐太宗说的吧。你的意思是提议系里培养大师?”温之乎对这个问题倒是很感兴趣。
“朝着培养大师准备啊。最后可能培养不出来大师,那么中师也许就有那么几个了。”赵海生说道。这个提议实际上还是结合了另一个平行世界的信息。
在那个平行世界,p大似乎真搞了这么一个试验班。
喜欢。
第522章 搞个试验班,培养大师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