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帐外的月光正好,张起灵站在老槐树下,听着远处传来士兵们“太子千岁”的呼喊,轻轻摇了摇头。“终究还是逃不过这场劫难,不过……”他望着马嵬驿深处那片沉沉的黑暗,“也算是变了些什么。”
     “张公子看得倒是通透。”一个带着笑意的声音自身后响起。
     张起灵回头,只见袁天罡戴着青铜面具,不知何时站在那里。面具上的纹路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遮住了他所有的表情。
     “你竟真的不插手?”张起灵问道。
     袁天罡轻笑一声,声音透过面具,带着几分沉闷的回响:“事已至此,该了的恩怨都了了,何必再插手?”他抬眼望向长安的方向,“接下来,该轮到本帅出手,平息这场动乱了。”
     张起灵看着他,淡淡道:“我拭目以待。”
     夜风掠过驿道,卷起地上的血污与尘埃。马嵬驿的灯火依旧摇曳,却不知照亮的,是大唐的新生,还是更深的沉沦。
     成都的王府内,烛火通明,映照着新帝李亨的脸。他身着赭黄龙袍,坐在曾经属于剑南节度使的案前,指尖划过一份份军报,眉宇间带着登基后的沉凝。自马嵬驿那场惊心动魄的变故后,车驾一路向南,终于抵达这片相对安稳的天府之国。
     “传朕旨意,”李亨抬眼,声音透过殿宇的梁柱传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以郭子仪为兵马大元帅,总领朔方、河东诸军,即刻出兵,收复两京失地!”
     内侍省的太监躬身应诺,捧着诏书快步退出殿外。李亨望着窗外蜀地特有的湿润夜色,轻轻舒了口气——马嵬坡的血腥气仿佛还萦绕在鼻尖,而此刻,他终于能以大唐天子的名义,向叛军挥出反击的利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在成都城一处僻静的宅院深处,袁天罡正站在烛火旁,青铜面具反射着跳动的光。他身前跪着四名身着玄色劲装的不良人校尉,腰间的弯刀在阴影里泛着冷光。
     “河北诸地,自安禄山叛乱后便为叛军所据,”袁天罡的声音透过面具,带着几分沙哑的厚重,“那里的百姓本就心向大唐,只是被叛军裹挟,敢怒不敢言。”他抬手,将四枚刻着北斗星纹的令牌扔过去,“你们四人,各领一队不良人,潜入河北。”
     校尉们接住令牌,指尖触到令牌上冰凉的纹路,齐声应道:“请大帅示下!”
     “其一,联络当地不良人,点燃反旗,让叛军后院起火;其二,截获叛军粮草,断其补给;其三,查清叛军布防,绘制详图,”袁天罡顿了顿,语气里添了几分意味深长,“送回行在,呈给新帝。”
     四名校尉对视一眼,眼中闪过决绝之色。不良人本就是游走在暗处的利刃,此刻接到的虽是潜龙在渊的任务,却关乎着大唐半壁江山的存亡。
     “记住,”袁天罡往前一步,面具几乎要碰到最前面的校尉,“动静要大,乱中有序;手段要狠,却不可伤及无辜。河北收复之日,便是你们归队之时。”
     “属下遵命!”四人身形一挺,将令牌收入怀中,如同四道黑色的闪电,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里。
     袁天罡望着空荡荡的堂屋,抬手抚过面具上的纹路。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像极了这风雨飘摇的大唐江山。
     他知道,郭子仪的大军将在正面撕开缺口,而河北的烽火,则会从叛军的腹地燃起——这场棋局,终于要进入最关键的落子阶段了。
    喜欢。
  

第92章 退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