忑,猜度着这桩血案背后的深意。
城南张府,张九龄正临窗枯坐。听到内侍传报的处置结果,他手中的茶盏“当啷”落地,茶水浸湿了衣襟也浑然不觉。“狠心……何其狠心啊……”他喃喃自语,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不行,我必须劝陛下!”
弟弟张九皋匆匆进来,见他伏案疾书,忙上前按住纸笔:“阿兄!你糊涂啊!上次你力谏陛下,已经触了龙鳞,如今陛下正在气头上,你再递奏疏,岂不是自寻死路?”
张九龄猛地抬头,眼中满是痛心:“我是开元老臣,亲眼见陛下开创盛世,怎能眼睁睁看他因私怨杀亲子?哪怕被贬被斥,这奏疏我也必须递!”他甩开弟弟的手,笔走龙蛇,字字泣血。
兴庆宫内,李隆基览罢奏疏,猛地将纸卷掷在地上,龙颜大怒:“张九龄!朕看他是老糊涂了!传旨——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即刻出京,越远越好!”
当旨意传到张府时,张九龄望着长安城的方向,深深一揖。这位辅佐玄宗开创最后辉煌的贤相,终究带着无尽遗憾,踏上了远赴荆州的路。长安城的晨钟暮鼓里,少了一个敢说真话的声音。
夜幕低垂,兴庆宫的暖阁里烛火摇曳。李隆基摩挲着一份密报,对座上戴面具的袁天罡道:“国师,此事……真与惠妃有关?”
袁天罡的声音透过青铜面具传出,平静无波:“臣查得清楚,三王被构陷,确有惠妃身边人推波助澜。”
李隆基长长叹了口气,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她还是糊涂了……”他沉默片刻,抬眼道,“朕的心思,要变一变了。国师以为,谁适合做太子?”
“忠王李玙。”袁天罡答得干脆。
李隆基颔首:“老三……也好。”
同一时刻,寿王府的灯火下,杨玉环正握着娜仁的手腕细细查看。“那日在府外激战,真的没受伤?”她眉尖微蹙,语气里满是关切。
娜仁拍了拍胸脯,笑道:“放心吧,这点小场面算什么?不良人的功夫,可不是白练的。”
杨玉环这才松了口气,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上次那个戴银面具的女子,也是你们不良人?”
“天佑星上官清。”娜仁点头,“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她是上官婉儿的女儿。当年睿宗放上官昭容出宫后,她便被不良人收留了。”
杨玉环眼中闪过惊讶:“原来是这样……”她望着窗外的月色,轻声道,“你说,寿王殿下……能当上太子吗?”
娜仁愣了愣,随即道:“按说可能性极大,毕竟惠妃娘娘圣眷正浓……怎么,你想当太子妃?”
杨玉环幽幽一叹,眼中闪过一丝向往:“若他真能当上太子,或许……我就能自由了。到时候,咱们一起去寻那个人的踪迹,好不好?”
娜仁看着她眼中的光,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烛火映着两人的身影,在寂静的夜里,藏着无人知晓的期盼。
喜欢。
第46章 一日杀三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