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二岁便能开两石弓,只是登基后要学的是制衡天下,哪还有机会动手?”
     宇文府的书房内,青瓷茶杯被狠狠掼在地上,茶水混着碎裂的瓷片溅了满地。宇文融抓着头发,锦袍上的玉带歪斜着,哪还有半分宰相的体面:“废物!一群废物!那是陛下!是曾在玄武门都敢政变的英主!你们竟想用区区几个江湖刺客?”
     站在对面的刘扶摇慢条斯理地擦拭着手中的折扇,扇面上“潜龙在渊”四字墨迹未干:“急什么?陛下遇刺是丑事,定然不会声张。只是你的宰相之位……”他拖长了语调,“ 早朝,御史台的弹劾奏章怕是要堆成山了。”
     宇文融瘫坐在胡床上,冷汗浸透了后背。他想起半月前刘扶摇找到自己时说的话:“宇文公乃北周皇室后裔,难道甘心屈居李唐之下?助我成事,待陛下驾崩,你便是辅政亲王。”那时他被“光复北周”四个字迷了心窍,竟忘了李隆基少年时便敢在武则天面前拔剑的狠厉。
     “太贪心了……”他喃喃自语,指尖深深掐进掌心,“我宇文家世代簪缨,若安分守己,何至于落得如此境地……”
     刘扶摇收起折扇,眼底闪过一丝冷光:“贪心,本就是人之常情。只是宇文公忘了,这长安城里,最不能贪心的,便是对龙椅动心思。
     次日清晨,兴庆宫的晨雾尚未散尽,紫宸殿内已燃起了新的龙涎香。李隆基端坐于龙椅之上,手中捏着一卷泛黄的供词,墨迹间还沾着些许暗红的血渍——那是昨夜杨思勖用了七道刑具,才从刺客口中撬出的字句。
     “宇文融……”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指腹摩挲过供词末尾那枚歪歪扭扭的指印,忽然冷笑一声,“好,很好。朕念他主持括户有功,让他位列中枢,他倒惦记起朕的性命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案上的鎏金笔洗映出他沉凝的面容,昨夜遇刺时的气劲仿佛还残留在指尖,此刻却化作了彻骨的寒意。他想起宇文融前几日还在朝堂上涕泪横流,说要为大唐鞠躬尽瘁,那副忠恳模样,竟比戏子还要逼真。
     “传旨,”李隆基将供词扔在案上,纸张发出脆响,“宇文融结党营私,意图不轨,贬为岭南长史,即刻离京,不得延误。”
     高力士躬身应道:“奴才遵旨。”正要转身,却听李隆基又添了一句,声音轻得像落雪,“记住,到了岭南地界,再‘动手。”
     话音刚落,殿柱后阴影里转出一道黑衣人影。那人戴着玄铁面具,遮住了大半张脸,腰间悬着一枚青铜令牌,正面刻着“不良人”三字,背面则是北斗七星中的“天立星”印记。他单膝跪地:“属下领旨。”
     李隆基摆了摆手,目光落向窗外初升的朝阳,晨光穿过窗棂,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别留下痕迹。岭南瘴气重,‘病逝总是寻常事。”
     黑衣人再无多言,身形一晃,便如水滴融入大海般消失在殿外。高力士垂着眼帘,将那句“陛下圣明”咽回腹中——他伺候这位帝王多年,最清楚那温和笑意下,藏着怎样不容置喙的雷霆手段。
     阶下的露水被风卷着掠过,恰似宇文融此刻的命运,一旦坠入深渊,便再无回天之力。
    喜欢。
  

第24章 千秋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