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34;陛下所言虽有大义,但玄武门之事牵连太广,牵涉高祖、太子旧部,贸然详述恐生波澜。
     再者,实录中多有记载陛下早年施政疏失,若一一公开...
     34;疏失?”
     李世民忽而大笑,笑声中带着几分自嘲,
     34;朕登基之初,治国之道多有谬误,若非魏征犯颜直谏,不知要铸成多少大错!34;
     他伸手抚过案上魏征生前进谏的奏章,眼神渐渐柔和,
     34;将这些过错都写进去!后人读史,既要见朕如何平定乱世,更要知朕如何从谏如流。34;
     褚遂良仍不放弃,再次进谏:
     34;然史册关乎千秋万代,一字一句皆需斟酌......
     34;朕意已决!34;
     李世民重重拍案,案上镇纸应声而落,
     34;凡与史实相悖之处,尽数修正!朕以天子之尊担保,绝不因文字降罪史官。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望向殿外渐暗的天色,语气稍缓,34;玄龄、登善,你们皆是饱学之士,当明白良史之重——如实记载,方不负大唐盛世,不负天下苍生。
     李世民随即看向《群书治要》的封皮上反复摩挲,那是魏征生前主持编纂的治国典籍,此刻却似烙铁般灼手。
     34;褚卿是说,魏征将所有谏言都留了原稿?34;
     帝王的声音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的,带着铁锈般的腥涩。
     他忽然想起魏征病逝时,自己曾亲书碑文,甚至停朝五日,如今想来,那些悲戚竟似一场荒唐的闹剧。
     时任起居郎的褚遂良伏地叩首,额间已沁出冷汗:
     34;陛下明鉴。臣近日核查起居注,发现魏公每次谏言后,皆向臣索要奏稿副本。
     起初臣只道是治学严谨,直至前日翻阅故纸堆,才发现他竟将所有谏言分门别类,标注39;待刊刻39;字样......34;
     他偷眼瞥见帝王骤然绷紧的下颌线,声音愈发颤抖,
     34;臣斗胆揣测,魏公此举,似是要将贞观朝事功尽数归于己身。34;
     殿外突然掠过一阵狂风,卷起纱幔,将李世民的龙袍吹得猎猎作响。他猛地拍案而起,青玉镇纸应声坠地,裂成两半:
     34;朕待他如肱骨,他却将君臣际遇当作沽名钓誉的筹码!34;
     想起那些被魏征当众驳回的旨意,想起自己在朝堂上强忍怒火的窘迫,李世民只觉喉头腥甜——原来那些34;从谏如流34;的佳话,不过是魏征精心设计的棋局。
     褚遂良适时地呈上密折:
     34;更有一事,臣本不敢惊扰圣听。34;他的声音压得极低,34;魏公生前曾力荐侯君集、杜正伦,称二人39;有宰辅之才39;。
     如今侯君集谋逆伏诛,杜正伦泄露宫禁机密,细思之下,魏公此举......34;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彻底击垮了李世民的心理防线。
     他踉跄着扶住龙椅,眼前浮现出魏征临终前虚弱却坚定的眼神,那些3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34;的谏言,此刻都化作了尖锐的讽刺。
     34;来人!34;他突然嘶吼出声,34;即刻去砸了那座石碑!朕亲手写的碑文,今日便要亲手毁掉!34;
     暮色渐浓时,朱雀大街传来金石碎裂之声。
     魏征墓前,曾经34;千古名臣34;的碑碣轰然倒地,飞溅的碎石惊起寒鸦无数。
     而在太极宫深处,长孙无忌抚着胡须,望着烛火中摇曳的密信露出冷笑。
     信笺上34;清除隐患34;四字墨迹未干,墨迹深处藏着更深的盘算——李承乾谋反、李泰失宠,这两位亲外甥的悲剧,怎能不借题发挥?
     34;魏征不过是个市井出身的跳梁小丑。34;
     长孙无忌将信投入火盆,看着火苗吞噬字迹,
     34;卖直邀宠,三姓家奴,若不借陛下之手除去,他日朝堂岂有长孙氏立足之地?34;
     他想起早年魏征在太子建成麾下效力的过往,又想起此人屡屡阻挠外戚势力扩张,眼中杀意更盛。
     这场精心策划的构陷,随着魏征碑毁,在贞观朝掀起惊涛骇浪。
     却无人知晓,那些所谓的34;罪证34;,不过是权臣党争的工具;而李世民盛怒之下的决断,早已偏离了事实的真相。
     暮色中的长安城,在君臣离心的裂隙里,悄然埋下了未来的祸根。
    喜欢。
  

第40章 缘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