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4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2页]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身捡起绢帛:34;殿下可知,34; 他的声音突然放软,34;这绢帛边缘的修补痕迹,34; 指腹划过不易察觉的细缝,34;与秦王十五年的旧物账,亦能对上。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丹陛两侧的铜鹤香炉飘出沉水香,却掩不住空气中的松烟焦味。谢渊望着成王青白的脸色,忽然想起在江西平反时,那些被冤的茶农也是这样的表情 —— 只不过此刻面对的,是天家贵胄。他整理衣袖,验纹镜的链条在寂静中发出轻响,那是律法的重量,也是真相的声音。
     验功房内烛火如豆,谢渊的验铁石在青铜令牌表面划出火星,锡铅混合的金属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他将令牌对准烛火,青铜表面的锡铅配比在光晕中显形:34;锡三铅七,34; 指尖划过《武库甲仗谱》泛黄的页面,34;与三年前鲁王府私铸铁坊出土的甲胄残片,光谱完全一致。34; 周立捧着典籍的手微微发颤,烛影在他脸上投下晃动的阴影,映得谢渊眼中的锐光愈发刺眼。
     34;这种配比...34; 谢渊的指尖划过令牌边缘的北斗状砂眼,34;韧度不足,34; 验铁石重重敲在砂眼处,发出暗哑的回响,34;本应在铸造时便被淘汰,34; 又取出赵王粮庄改建铁坊的十七号模具拓片,34;却与模具磨损痕迹丝毫不差 ——34; 他忽然抬头,目光扫过验功房角落的甲胄残件,34;鲁王,你私铸甲胄时,34; 声音陡然冷下来,34;可还记得《武库令》中 39; 非奉旨不得私冶 39; 的铁律?34;
     周立递来的《太医院香谱》还带着宗人府的霉味,谢渊的验纹镜对准令牌握柄的沉香木:34;庐山枯松脂,34; 他的指腹碾过茶褐色斑点,34;与前年李焕案中,34; 声音放轻,34;证人袖底残留的成分,34; 又用银针挑出极小的铜珠,34;刻着 39; 廿三 39;,34; 对照《宗人府器物账》中鲁王进献记录,34;正是廿四号香药匣的锁扣残件 ——34; 银针在烛火上泛着冷光,34;看来鲁王的香药匣,34; 顿了顿,34;不仅装香料,还装调令。34;
     最致命的一击来自展开的《皇城舆图》残页。谢渊的手掌按在 34;昭武三年34; 火漆印上,印泥的朱砂颗粒硌得掌心发疼:34;秦王避开花园井渠,34; 手指划过舆图上被蹭掉的朱砂标记,34;那里藏着内廷密道,34; 又指向金水桥闸口,34;鲁王卡住的位置,34; 指甲划过《宗室应急密典》的布防图,34;正是三十年前太宗清君侧时,34; 声音陡然高昂,34;前锋营的标准站位。34;
     成王的车驾在养心殿门前停下,车辕的震动让谢渊手中的舆图残页发出轻响。34;巧合?34; 谢渊冷笑一声,验纹镜突然对准三王:34;秦王的蜀地贡绢,34; 镜光扫过萧槿甲胄的暗纹,34;韩王的河湟杂墨,34; 停在萧柠手中的调令,34;鲁王的庐山松脂,34; 最后落在萧枢腰间的銮铃,34;构成了从造纸、制墨到封笺的完整链条,34; 又重重叩击舆图,34;加上这昭武旧轨,34; 目光如刀,34;还想说是巧合?34;
     萧栎的脸色瞬间青白,车驾内传来玉佩落地的脆响。谢渊知道,当 34;回纹水波纹34; 的绢帛、北斗砂眼的令牌、昭武火漆的舆图同时出现,三王的合谋已如验功房内的烛火,再无遮蔽的可能。他整理腰间的御史银印,金属的凉意提醒着律法的重量 —— 这不是普通的查案,而是在天家权谋中,为社稷劈开一条血路。
     卯初刻,养心殿内烛火摇曳,永熙帝坐在御案后,目光如炬地望着阶下的三王。谢渊呈上的证据一一摆开,绢帛、墨渍、令牌、舆图,每一样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合谋的隐秘。
     34;你们,34; 永熙帝的声音低沉,34;以为效仿先祖,34; 指腹划过舆图上的永兴旧轨,34;就能坐拥天下?34;
     秦王萧槿跪倒在地,玄甲与青砖碰撞出闷响:34;父皇,儿臣等只是...34;
     34;不必辩解,34; 永熙帝挥了挥手,34;谢卿的查证,比你们的谋划更加周密。34;
     谢渊站在殿角,望着三王低垂的头颅,想起那年在江西平反冤案,也是从细微处揭开了层层黑幕。他知道,九王夺嫡的大戏远未落幕,而他,仍将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为真相而战。
     夜风掠过养心殿的飞檐,永熙帝摩挲着案头的《宗室应急密典》,忽然轻笑。他深知,权力的诱惑从未停止,而他,必须以律法为剑,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安定。
     卷尾
     太史公曰:三王之举,名为勤王,实为夺权。谢渊以微末物证为刃,剖开合谋之局;以舆图密典为镜,照破野心之实。秦王之绢、韩王之墨、鲁王之糊,看似无关,却在司法细查下织就铁证之网。九王夺嫡,波云诡谲,唯有以法为纲,以民为念,方能破迷雾、定乾坤,护社稷于不倒。
    喜欢。
  

第264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