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5章 宴罢犹有余香在,信步江南入画来[2/2页]

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 逸辰公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重与喜爱……我在国家大剧院里,都未必,能时时见到啊。”
     一时间,雅座之内,感慨之声,此起彼伏。
     这些平日里,在各自领域,都以“挑剔”和“严谨”着称的泰斗们,此刻,却仿佛都变成了青瑶山庄最忠实的“粉丝”,不吝用任何美好的词汇,去赞美自己今日的所见所闻。
     刘楚安静地听着,脸上,始终挂着一丝淡然的微笑。
     直到所有人的感慨,都渐渐平息,他才缓缓站起身。
     “诸位先生,过誉了。”
     “我们做的,其实,只是一件最简单的事。”
     “那就是,将我们认为‘美的东西,用一种,最‘真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已。”
     “宴已终,茶已品。”
     他走到窗边,伸出手,指向了那片,在夕阳下,被镀上了一层更为绚烂金色的,江南水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接下来的时光,便请诸位先生,随我一起,走进这幅画里,去看一看,那真正的,‘小桥,流水,人家吧。”
     ……
     一行人,意犹未尽地,走出了湖畔居。
     他们没有原路返回,而是沿着湖畔一条新铺就的、由青石板与鹅卵石交错拼接而成的小径,向着那片,更为广阔的江南水乡,信步走去。
     这条连接着“江南风情街”与“江南水乡”的湖畔小径,本身,就是一道绝美的风景线。
     一侧,是波光粼粼的“清月湖”,湖面上,水汽氤氲,偶尔有水鸟,贴着水面,一掠而过,留下一串清脆的啼鸣。
     另一侧,则是高大的、枝叶繁茂的垂柳。
     柳丝如绦,在微风中,轻轻拂动,将午后那略显炽热的阳光,筛成一地细碎的、跳动的光斑。
     专家们换上了一身古装,行走在这条小径上,衣袂飘飘,竟真的有几分魏晋名士,结伴出游的风采。
     “你们看,”一位建筑学教授,指着脚下的路,赞叹道,“这路面,看似随意,实则大有讲究。它不是平的,而是带着一个非常细微的、向湖边倾斜的弧度。这样一来,即便是下雨,路面的积水,也能第一时间,顺着坡度,流入湖中,保证了路面的干爽。这,就是古人‘师法自然的智慧啊。”
     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走到了小径的尽头。
     前方,一座更为高大、也更为气派的石拱桥,横跨在两条河道的交汇之处。桥下,正是他们之前走过的那条“柳风河”,与一片更为宽阔的、通往水乡深处的主河道,在此处,完美地,汇合在了一起。
     站在这座桥上,视野豁然开朗。
     向左看,是他们来时走过的“江南风情街”,白墙黛瓦,店铺林立,依旧是人声鼎沸。
     向右看,则是一片,更为广阔、也更为宁静的,水乡天地。
     河道在这里变得开阔,两岸,不再是密集的商铺,而是一座座,更为疏朗的、枕水而居的江南民居。
     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探出一个小小的、用石板搭成的码头。有的码头上,晾晒着渔网;有的码头上,则摆放着几盆,正开得烂漫的鲜花。
     河道里,不时有乌篷船,摇摇晃晃地,从桥下穿过。船头的船娘,穿着蓝印花布的衣裳,一边摇着橹,一边,用吴侬软语,哼着不知名的江南小调。
     而空气中,也飘散着一股,与风情街那商业气息截然不同的、更为纯粹的……“生活”的味道。
     有家家户户的窗棂里,飘出的、淡淡的饭菜香。
     有河边浣衣的妇人,那棒槌敲打在青石板上,发出的“砰砰”声。
     还有,远处水上集市里,传来的、隐约的、讨价还价的喧闹声。
     这幅景象,让所有专家,都看得,痴了。
     “这……这……”
     李敬同教授,指着眼前这幅,比任何一幅《清明上河图》,都更为鲜活、更为生动的画卷,激动得,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走吧。”
     刘楚笑了笑,率先迈开了脚步。
     “我们,也去做一回,这画中之人。”
    喜欢。
  

第475章 宴罢犹有余香在,信步江南入画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