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2章 巨匠之心琢天工,国士问道青瑶山[2/2页]

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 逸辰公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楚这番话背后,那令人心悸的、恐怖的野心与格局。
     这已经不是在做一个“项目”。
     这是在做一场前无古人、规模宏大到近乎疯狂的“文化实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许久之后,还是何镜山教授,第一个打破了沉默。他的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锐利,也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没有去评价刘楚这番宏大的理念,而是将问题,拉回到了最根本、最现实的层面。
     “刘园长,”他沉声问道,“理念,可以天马行空。但建筑,却必须脚踏实地。老朽还是想问那个最根本的问题。”
     他伸出手,指向身后那面高大的城墙。
     “这面墙,你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这个问题一出,所有专家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在了刘楚的身上。
     这,才是他们此行,最想知道的答案。
     面对这十几道足以看穿钢板的锐利目光,刘楚脸上的笑容,却愈发从容。
     “何老,您问到点子上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我们的一个核心原则,那就是——敬畏。”
     “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去‘仿造一座古城墙。我们想做的,是让每一位站在这面墙下的游客,都能感受到,他所面对的,就是一座,真真正正,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城墙。”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历史顾问团队,花费了超过一年的时间,走访了国内所有现存的明代城墙遗址,从南京到西安,从荆州到平遥。我们收集了数以万计的墙砖样本数据,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记录下它们在不同位置、不同朝向、不同年份下的风化程度、色泽变化、乃至青苔的生长纹理。”
     “有了数据,才有了‘骨。”
     “接下来,便是‘肉。”刘楚看向那位材料学专家,微笑道,“我们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烧制砖瓦。因为那样的‘新砖,无论如何做旧,都带着一股匠气。我们与国内顶尖的材料实验室合作,研发出了一种全新的高分子复合材料。我们将秦岭本地的沙土、岩粉,按照精确的比例,融入到这种材料之中。然后,再利用工业级的3D打印设备,将我们之前采集到的墙砖数据,以微米级的精度,‘打印出来。”
     “所以,诸位先生现在看到的每一块砖,它表面的每一道裂纹,每一处风化的凹陷,都不是随机的,也不是工匠凭感觉做出来的。它们都是有真实原型的,是数据,是历史本身。”
     “而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魂。”
     刘楚站起身,走到了亭子的边缘,轻轻抚摸着一根朱红色的柱子。
     “我们用计算机,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包含了风、雨、日照、酸碱度等数十个变量的‘虚拟自然环境。我们将整座城墙的模型,放入这个虚拟环境中,让算法,去模拟它,在秦岭山麓这个特定的地理位置上,经历六百年的自然侵蚀。”
     “算法会告诉我们,哪一块砖,因为常年背阴,会滋生更多的青苔;哪一处墙角,因为迎着风口,会被吹蚀得更加严重;哪一片屋檐,因为雨水的冲刷,颜色会褪变得更有层次。”
     “最终,我们将算法得出的结果,通过人工的方式,一点一点地,‘画了上去。”
     “所以,何老,您刚才说,我们是在‘养这座城墙。您说对了一半。”
     刘楚转过身,看着早已被这番话震撼到无以复加的专家们,脸上露出了一个真诚的、甚至带着一丝偏执的笑容。
     “我们不是在‘养它。”
     “我们,只是在用我们这个时代的技术,去向上帝,‘窃取了六百年的光阴而已。”
     一番话说完,整个八角亭,连同亭外的整个世界,都仿佛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亭内,十几位白发苍苍的泰斗,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般,一动不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同一种表情。
     那是,当一个凡人,亲眼目睹了神明移山填海时,才会露出的、极致的、混杂着敬畏、恐惧与不可思议的……空白。
     不知过了多久,何镜山教授,才缓缓地,从那巨大的震撼中,回过神来。
     他看着刘楚,眼神无比的复杂。
     他想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最终,他只是长长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我……我想上去看看。”
     他指了指那高耸的城墙,声音,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复杂。
     “我想……亲自上去,走一走。”
    喜欢。
  

第462章 巨匠之心琢天工,国士问道青瑶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