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了商业的范畴。
这是一种近乎于“布道”的、可怕的文化降维打击。
就在这时,之前那位从容干练的食府管事,再次走到了中庭的中央。他没有像之前那样高声吆喝,只是静静地站着,等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他身上时,才对着四方,深深地作了一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诸位贵客,”他的声音温和而沉稳,带着一丝歉意,“良宵苦短,雅兴虽浓,但时候,却是不早了。”
他指了指门外,那片深沉的夜色。
“戌时已过,亥时将至。按照我大唐律例,三更之后,便要宵禁。届时,会有金吾卫的郎君们巡查长街,但凡无官府凭贴、仍在街上逗留者,轻则问责,重则,可是要吃官司的。”
他的话,如同一盆凉水,将众人火热的情绪稍稍冷却,却又带来了一种更为新奇的、属于“现实”的紧迫感。
宵禁?金吾卫?
这些只在古装剧里听过的词汇,此刻从管事的口中说出,竟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真实。
“还请诸位贵客,或尽快出城,或返回城中居所歇息。若是因为在我食府中耽搁了时辰,而误了各位的前程,那便是小店天大的罪过了。”
管事再次躬身一礼,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是提醒,又是催促,还带着几分真诚的关切。
游客们这才如梦初醒。
“哦哟!差点忘了这茬!这可不是咱们那儿,能玩到凌晨四点!”
“走走走!快走!听说金吾卫可凶了!”
“管事放心,我们这就走!今晚……太感谢了!这绝对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的一顿饭!”
“何止是饭!这简直是一场梦!”
宾客们纷纷起身,意犹未尽,却又都带着满脸的兴奋与满足,开始向外走去。食府的店小二们,早已在门口列队相送,那一声声“客官慢走”,热情而真挚。
潇潇和闺蜜们也结了账,随着人流,走出了大唐食府那高大的门槛。
一股带着凉意的夜风,迎面吹来,让她们因兴奋而有些发热的头脑,瞬间清醒了不少。
食府外的朱雀大街,与她们来时相比,已经安静了许多。大部分的店铺,都已经上板打烊,只有屋檐下那一盏盏灯笼,还在尽职尽责地,为晚归的行人,照亮着脚下的青石板路。
街上的行人稀稀落落,大多是像他们一样,刚从各个食肆、酒楼里出来的游客,三三两两,一边走,一边还在兴奋地讨论着今晚的见闻。
“……那道‘金榜题名的鸽子,皮也太脆了!”
“……还是流云坊的剑舞更胜一筹,那气势……”
“……你们说,李白先生,他现在又去哪儿喝酒了?”
潇潇深吸了一口这清冷的空气,感觉整个人都飘飘然的,仿佛还置身于那场盛大的梦境中。
就在这时,前方街角的拐弯处,传来了一阵整齐划一的、沉重的甲叶碰撞声。
“铿!铿!铿!”
那声音不大,却在这寂静的长街上,传出很远。
所有游客的脚步,都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齐齐地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只见一队身穿明光铠、手持横刀、腰佩弓箭的武士,正迈着沉稳而整齐的步伐,从街角缓缓走出。他们大约有十数人,为首的一人,手中还提着一盏硕大的、写着“金吾”二字的灯笼。
灯笼的光芒,照在他们冰冷的铁甲上,反射出森然的寒光。
他们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过街上每一个行人。
金吾卫!
潇潇的心脏,猛地一跳。
食府管事口中的金吾卫,就这么真实地,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那股不怒自威的肃杀之气,隔着老远,都让人感到一阵脊背发凉。
这,不是表演。
这,就是规矩。
是大唐长安的规矩。
街上的游客们,瞬间噤声,纷纷加快了脚步,朝着各自下榻的客栈方向匆匆走去,不敢再有丝毫的逗留。
潇潇也拉着闺蜜们,汇入人流。她回头,看了一眼那队渐行渐近的金吾卫,又抬头,望了望这片被灯火映照得不再漆黑的、属于盛唐的夜空。
远处,隐隐约约地,似乎传来了一声悠远而沉闷的鼓响。
咚——
那是,宵禁的更鼓。
喜欢。
第442章 仙人一去堂犹静,更鼓催客夜阑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