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纹和豹纹的厚实坐垫。墙壁上,挂着真实的牛头骨标本、交叉的狩猎长矛和绘有神秘图腾的部落盾牌,空气中弥漫着烤肉与香料混合的浓郁气息,让人食指大动。
     一位穿着色彩鲜艳的非洲坎加(Kanga)服饰、梳着一头脏辫的服务员姑娘,满脸微笑地迎了上来,用一句清脆的斯瓦希里语“Jambo!”(你好!)作为开场白,瞬间将异域风情拉满。
     在她的推荐下,马鹏和同伴选择了性价比最高的288元“乞力马扎罗双人套餐”,据说里面包含了十二道最具代表性的非洲风味菜肴。
     很快,一场味觉和听觉上的双重盛宴,开始了。
     服务员姑娘每端上一道菜,都会花上一两分钟的时间,用极其生动有趣的语言,为他们讲解这道菜背后的故事。
     “两位请慢用,这是我们的前菜,‘PeriPeri烤鸡翅。”她将一盘色泽焦黄诱人的烤翅放到桌上,“PeriPeri在斯瓦希里语里就是‘辣椒的意思,这种辣椒酱随着数百年前的航海贸易传遍了整个东非海岸,是那里当之无愧的‘国民辣酱哦。”
     马鹏尝了一口,辣味奔放而富有层次,瞬间打开了味蕾。
     紧接着,服务员又端上一个造型奇特的、带着尖顶的陶锅。
     “这是我们今天的汤品,‘摩洛哥塔吉锅烩羊肉。这种尖顶的锅盖设计,是为了在极度缺水的沙漠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收集和循环利用食材本身蒸发出的水分,是北非人民适应自然的智慧结晶。”
     一顿饭下来,马超和同伴仿佛上了一堂生动无比的非洲人文地理课。他们知道了肯尼亚的“Nyama Choma”(烤肉)在当地是庆祝和分享的象征;知道了南非的“Biltong”(风干肉条)是当年荷兰殖民者大迁徙时的“军粮”;还尝到了用木薯粉制作的、口感奇特的“乌咖喱”(Ugali)。
     当最后一道甜品“古祖玛”——一种用玉米、花生和香蕉混合制成的布丁——被送上餐桌时,马鹏和同伴已经吃得心满意足,脸上写满了钦佩。
     “这顿饭,太值了!”同伴由衷地感叹,“这288块钱,我感觉有一半是用来吃饭,另一半是请了个一对一的文化课老师。这体验绝了!”
     马鹏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是啊,太牛逼了。连一个餐厅都能做得这么用心,我现在真是越来越期待两个小时后的‘非洲之眼了,那得是多震撼的体验啊!”
     附近两个年纪看起来已经六十多岁的夫妻俩也开口赞同:“每一道美食,服务员都会耐心的讲解这道美食的来历,他背后的风土人情,青瑶山庄做的实在是太好了,这才是旅行的意义。”
     “宏伟的盛唐古城,原始魅力十足的非洲区,青瑶山庄真是不断在给游客惊喜,从未让人失望。”
     马鹏点头赞同,低头看了一眼手机,发现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原以为会非常难熬的两个小时等待时间,竟然在这样一场味蕾的盛宴中,变得如此短暂而充实。
    喜欢。
  

第428章 味蕾上的非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