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
观其容色微动,缄音止言,静居一侧。
未料及其之询言,与直白语谈,她敛却浊眸,细一恍神,心绪低沉。
清颜之下,乐色悄然淡却。
知明其意,无有遮瞒,如实相言。
神貌寡淡,容色淡雅。
“逝于霜寒,未见春朝。”
“尚不及,周岁。”
于所逝至缘,与之旧故,无一惦念、怀思;示人以狠恶、绝决,宛如行恶之徒,恶贯满盈,受之唾弃。
口调轻淡,薄凉之至,不为之戚然,不为之怅惘。
微敛神绪,轻细侧首,望入其不辨明清之幽眸,笑貌盛浓。
“既已悉获,从旁窥闻,何故相询。”
“战火经年不止,以残暴之势,持系十余载,促就大嫣境地饥荒横生,贫瘠加剧,生民疾苦,民不聊生。”
“和庶无存,康宁不复。”
“世道之残绝,稚子皆可观,其降于寒朝疾世,依何余存于世!”
“既为逝释之故,何故蓄意提及。”
“尔心知意明,仍将其宣之于口,执言相询,所求所为为何!”
她沉下薄眸,冷言质问。
见其不语,未与之僵持,扶案而起,闲步徐行。
步至妆案,雅静正居,细凝未施粉黛,较之清淡之华颜,隐见薄郁。
“历经春秋朝暮,遗余微末温缘,沉淀于故往芳华。”
“降逢春寒,一别尔载。”
“迄今,未闻其唤母亲。”
“怀思随旧故淡却,唯余片刻念及。”
“初尝,憾不敌念,回首,念不及憾。”
“一朝辞守,空余惘然。”第三百六十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