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先前天幕上就已经播过他大唐白发兵守孤城的事。
     如今这大汉疏勒城的情况和龟兹城几乎一模一样。
     “救还是不救?”
     就在万朝思考之际,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在耿恭坚守疏勒城时,匈奴多方进攻,车师、焉耆、龟兹等国反叛,不仅如此西域都护陈睦战死,汉军主力不得不撤离西域,退回玉门关内。】
     【派回朝廷的求救信虽然顺利到达都城洛阳,但就发不发兵救援的事,朝堂上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是有大司空第五伦主张的不救,原因是新皇刚刚登基,根基不稳,政局初定用兵恐有变数,而且军书从西域传回已经过去数月,三百将兵此时恐怕已经葬身疏勒城。】
     【而司徒鲍昱则是据理力争,他说到,疏勒城三百将士为国戍边,弹尽粮绝固守数月,其节义从古到今没有过,若此次不救援,将来还有何人冒险戍边?】
     【听闻鲍昱所言,刚刚登基的汉章帝刘炟(da)决定出兵立刻出兵救援。】
     大汉位面。
     刘彻一拍桌案。
     “好!不愧是我刘家儿孙!”
     “做得好!”
     没想到自己这儿孙还是有骨气,自己刚才都有想过,朝廷恐怕不会去救。
     不过,鲍昱说得也对,耿恭这样的忠良,不救回来日后谁还愿意去戍边?
     尤其是那些将领们,心中恐怕会出现隔阂。
     好在这刘炟也明事理。
     不然刘彻都能预见日后若是再找人戍边,恐怕将领们都会推三阻四。
     在坊市间。
     无数百姓听到朝廷出兵后,皆是松了一口气。
     不少人更是代入其中,激动地抹眼泪。
     他们当中其实也有不少人的亲人在外戍边。
     他们可能不是名臣良将,只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士卒。
     可这也是他们小家里的天。
     试想,若是你家有戍边的亲人被敌人围攻,朝廷坐视不理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那还有人为国家卖命吗?
     或许朝廷会强制兵役,但强制兵役的百姓就不会出现逃跑,甚至是起义吗?
     这些都有可能出现,大秦末年的苛政就是例子。
     活不下去了,自然会有人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是刻在华夏人骨子里的基因。
     天幕上还在继续。
     【就这样,在皇帝的支持下,从张掖、敦煌、酒泉三处立即出兵七千驰援疏勒城。】
     【而在疏勒城的耿恭也即将迎来最后一战】
     画面中。
     耿恭席地而坐。
     在他面前整齐地摆放着数排死难将士的木牌。
     而他手上还拿着一枚新雕的木牌,上面写着“十六”两字。
     正是那个被耿恭军法处置的少年。
     耿恭将其木牌放下。
     一一祭拜后,他招募死士准备夜袭匈奴后营。
     他们要纵火烧了敌人的粮仓。
     夜晚。
     耿恭带着三名死士顺利摸到了匈奴大营中。
     并埋下了硝石和硫磺,成功将匈奴的粮仓烧毁。
     可粮仓的火光也引来了大群匈奴士兵。
     面对如同潮水般涌来的匈奴士兵,几人已经无法突围。
     可耿恭是疏勒城的主将,他若是身死,疏勒城必破。
     三名死士奋力突围,最后强行在木墙撞出缺口,为耿恭断后,全部战死。
     ......
    喜欢。
  

第74章 三百将士守孤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