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1章 额外补贴[1/2页]

活在民国当顺民 鲅鱼饺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上面的老爷天天想一出是一出,之前还偷偷摸摸的收,这突然又不收铜子儿了。
     保不齐是有人检查了。
     还五块钱一张水票,这不难为人嘛。
     小孙兜里最小的面额都是十块的,也不知道啥时候给的找零。
     也没急着现在买,于是挑着担子慢着步子往家走。
     不慢不行,这撒出来的不是水,是钱啊!
     往水缸里倒完水之后,小孙端过大妹给端来的一碗稀饭,一饮而尽,一抹嘴:“我去上工了,你跟奶奶出门小心点儿,避开那些个街溜子黑皮!”
     这话说的有缘由,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就是身子骨再单薄,也掩不住的青春气息,就怕遇到些毛手毛脚的货色。
     孙大妞点着头已经决定,一会儿把脸包严实点儿,就用她爹留下的毡帽,大冬天的,不扒开都看不出来是姑娘还是小子。
     到店之后,小孙跺着脚等了会儿,老钱才过来开门。
     一看小伙子精神头回来了,老钱也放心不少。
     惯常开工的点儿,大家伙儿全到齐了。
     日头一上来,卫东家也来了。
     发饷的日子,谁不积极谁脑子有问题。
     卫东家有日子没来了,估计也是忙着其他两摊儿买卖。
     许是最近进账不错,也大方了不少。
     就连小孙跟二平,都多发了一万块钱,发完之后,又颇为豪气的一人给了十斤玉米面儿。
     这下给小孙激动的,好悬要磕一个。
     一家五口,就指着这个月的工钱过年呢。
     感恩戴德的送走了卫东家,杨福平就钻进了财务室。
     老钱装作不知,优哉游哉的擦桌子,一边擦还一边嘀咕:“年前最后一天,得好好收拾下卫生,得初六开门呢,太埋汰了可不行。”
     杨福平看出来老钱憋着坏,于是就坐在一边看他擦。
     老钱抹布一扔:“哎呀,东家好像交代了什么事儿,这没人给倒杯水,我都想不起来了。”
     杨福平伺候大爷,亲手把茶杯送到手里,老钱美美的喝了口高沫:“还是这茶对味儿!”
     这才慢悠悠的说出来俩人的额外贴补:“一会儿去老高的肉铺子去拿五斤肉去,拿完签个字儿挂账,东家去结。都说好了的,咱俩一人五斤,多少就这了。”
     杨福平不嫌弃少,去年就给了十斤高粱面儿,连猪肉都没有。
     一上午大家伙都高高兴兴的,过完中午,把店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小孙跟二平才提着玉米面儿告辞。
     当然小孙又拿着刚到手还没暖热的工钱,拿出一部分换成了背上一大一小两个袋子。
     二平陪着送回家,这世道,什么人冒出来都有可能。
     就像四九城街边儿上叹为观止的米田共,肆意的出没,没人管理。
     四九城的粪便也是值得一说,小本子走了之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除了热闹点儿的大街上还算干净,不管哪个背街小巷都有地雷。
     (北平当时的卫生条件差,居民依赖粪夫清理粪便,粪夫逐渐形成“粪道”制度,划分区域经营?。粪道被视作私人财产,可世袭、买卖,形成垄断?,这些粪道主通过雇

第41章 额外补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