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9章 估衣铺子[1/2页]

活在民国当顺民 鲅鱼饺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杨福平自个儿溜溜达达去上工挣那么两口嚼用。
     郭平留在家里为了老哥哥打抱不平。
     杨远信力劝兄弟:“左右新历年这事儿也得有个说法,我这伤了腿,东家买卖天天开着张,一天是一天的生意。
     不愿意等也是有的,各有各的难处,怎么着面儿上也会糊弄的过去,你又何必上这个火儿呢。”
     郭平嗤笑:“大哥是当掌柜的当的日子久了,当成了个裱糊匠脾气。
     要真是有其他想法,干脆的给个说法一拍两散也行。
     这么不爽利的拖着,可见是有什么小心思。
     你放心,我也不做什么过分的事儿。
     左右我也算你们半个行内人,敲打敲打,也没什么不合适的。”
     杨远信面上一团和气,可内里也不是个和气人。
     闻言微微一笑不再阻拦,泥人还有三分火气呢,就是郭平近日不来,自己几十年的人脉累积下来,成不了事儿,还坏不了事儿吗。
     石头跑到了隔壁跟林老师家的老三玩儿,钱妈也跟了过去。
     嫂子李水仙端着针线筐子坐在廊下做鞋垫儿。
     冬日的暖阳从石榴枝子里散落下来,福平媳妇拢着小闺女在树底下踩光影玩儿,
     郭平心里久违的平静了下来。
     可能是阳光耀眼,也可能是一家和乐。
     懒懒的看了会儿,打定主意开了口:“大哥,我有个事儿,想让你帮忙决断下!”
     杨远信不解:“你也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媳妇,天天风浪里出没,有什么事儿自己决断不了的?”
     郭平开口道:“我寻思着,这新政府也不像个长治久安的样子,万一市面儿上不太平······”
     杨远信顿时拦住了郭平的话:“多大个人了,不明白祸从口出的道理!这话哪儿说哪了,别因着说顺嘴了,回头出去喝多了带出来一句半句的让人拿住了把柄。
     小本子那会儿可不管下面的二狗子怎么斗,可咱们自家人上台,是最看重这个不过了!”
     郭平坦然一笑:“也就是在大哥这提了一句,我要是嘴不严,这些年早就没机会开口说话了。”
     杨远信示意他继续。
     郭平端起盖碗茶杯润了润嗓子:“简短点儿说吧,我也不想天天东奔西走,想着开个铺子,慢慢的转成坐商。”
     杨远信问道:“想来要干什么你也想好了吧?”
     郭平点头:“说出来大哥别看不上,就在崇文门外大街,近西花市大街附近开个估衣铺子,你觉着怎么样?”
     杨远信觉着,不怎么样。
     郭平口中的估衣铺子,其实就是卖二手衣服的。
     民国六年,闹那场“复辟”的时候,辫帅张某人,把最后一位皇爷又给送回了皇位上,一群遗老遗少赶紧抢前朝的长袍大褂,没几天,这些老古董衣服又都送到了估衣铺子,因为皇爷又退位啦。
     皇爷上去下来,净溜达腿儿了,一场闹剧,令人啼笑皆非!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记道:“前门外有些铺子的生意大为兴隆。一种是成衣铺,赶制龙旗发卖;一种是卖估衣的,清朝袍褂成了刚封了官的遗老们争购的畅销货……”)

第29章 估衣铺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