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如同悬在众人头顶的巨石,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童贯的脸色阴沉,他瞥了一眼陈森,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毒。
他深知,一旦赵佶采纳了陈森的方略,那么自己多年的军功和影响力,都将受到巨大的冲击。
“陛下,兵贵神速,战机稍纵即逝。”陈森见赵佶仍在犹豫,知道必须再添一把火,
“若论收复燕云十六州,我大宋此前并非没有尝试。但无一例外,皆因冒进或协同不力而功败垂成。
究其原因,无非是轻视辽军实力,或高估我军战力。如今,陛下亲征,万众瞩目,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他语气一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将:
“臣所献之策,虽看似迂回,实则稳妥。它能确保陛下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
试想,若我军能兵不血刃地拿下雁北四州,再顺势突破太行,控制关键隘口。
届时,幽州之敌已成瓮中之鳖,陛下只需调兵遣将,便可坐享其成,名垂青史!”
陈森的话,每一个字都精准地击中了赵佶的内心。兵不血刃、最小代价、最大胜利、名垂青史——这些都是赵佶梦寐以求的。
他身为帝王,自然渴望青史留名,但又极度厌恶风险和牺牲。陈森的策略,恰好满足了他所有的臆想。
“兵不血刃……名垂青史……”赵佶低声重复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坐在金銮殿上,接受百官朝贺,史官笔下记载着他收复燕云的赫赫武功。
童贯见赵佶的神色越来越动摇,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再不阻止,大局将定。
“陛下!”童贯猛地站起身,拱手道,“臣以为,驸马之策,过于保守,且耗费时日。我大宋将士,岂能这般畏首畏尾?
再者,战事拖延,耗费粮草辎重无数,国库何以支撑?如今我大宋国力强盛,正当一鼓作气,直捣黄龙!”
童贯的论调,看似慷慨激昂,实则充满了对陈森的不信任和对自身功绩的维护。
他想的是,如果按照陈森的策略,战功必然被陈森独占,而他童贯,将无所作为。
陈森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笑容。他知道童贯的顾虑,无非是怕自己抢了风头,抢了功劳。
“童枢密使所言,看似豪迈,实则鲁莽。国力强盛不假,但强盛的国力,更应用于刀刃之上,而非白白消耗。”
陈森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强大的压迫力,
“至于耗费时日,臣以为,磨刀不误砍柴工。我军每少一人伤亡,便是为大宋保存一份元气。这难道不比所谓的‘速战速决更重要吗?”
他看向赵佶,语气变得更加坚定:“陛下,臣敢立下军令状!若按臣之策,不出数月,雁北四州必将纳入我大宋版图!
届时,陛下只需坐镇中枢,运筹帷幄,便可尽享收复失地之荣耀,而无需亲冒矢石,担忧将士伤亡。”
喜欢。
第207章 兵不血刃,名垂青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