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其三,攘外必先安内!临江虽亡,顾家虽失其魁首,然江南门阀盘根错节,余孽未清!更有百万灾民嗷嗷待哺,瘟疫恐将蔓延!当务之急,是派遣得力重臣,火速前往江南,赈济灾民,抚慰地方,重建秩序,收拢民心!稳固我大景根基!而非贸然开启一场胜负难料、代价惨重的灭仙之战,徒耗国力,自毁长城!”
苏文忠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务实派和门阀残余势力的心声。恐惧于神仙地的余威,担忧战争的消耗,更害怕在混乱中被清流借机彻底清算。
“苏尚书所言极是!”
另一位老成持重的大臣附和,
“神仙地传承久远,岂是易于?贸然兴兵,胜则惨胜,败则万劫不复!不如趁其受创,遣使安抚,或可借其力稳定江南,徐徐图之。”
“陛下!当以社稷为重,黎民为先!江南亟待安抚,不可再生战端啊!” 又有数位大臣出言劝阻。
殿内瞬间形成泾渭分明的两派:以柳方正为首的激进主战派,力主趁神仙地虚弱,倾力一战,永绝后患;以苏文忠为首的保守派,主张稳固内部,安抚为先,避免与神仙地残余力量硬碰,甚至考虑怀柔。
争论声越来越大,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主战派痛斥保守派懦弱短视,坐失良机;
保守派则指责主战派鲁莽冲动,不顾大局,空气中充满了火药味。
景帝高坐龙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扶手,笃笃声在喧嚣的争论中显得格外清晰。
他的目光深邃,扫过下方一张张或激愤、或忧虑、或惶恐的脸,
大周女帝的动向,更是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
探子回报,大周已任命卫无缺为征西大元帅,调集重兵,摆出犁庭扫穴的姿态,目标直指其境内的天剑峡神仙地及其附庸!
大周动作如此迅猛、决绝,显然是将临江之变视为天赐良机,意图一举荡清其西部心腹大患。
大景,该怎么办?是紧随其后,不顾一切地扑向自己境内的神仙地?还是……
景帝缓缓抬起了手,
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临江之殇,痛彻朕心!江南之乱,根源深种!”
景帝的声音带着沉痛与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柳爱卿所言,字字泣血,乃为国为民之大义!苏爱卿所虑,亦是为国本民生之深忧!”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然,我大景非大周!江南新丧,元气大伤,数十万冤魂待慰,百万灾民待哺!值此存亡之秋,朕之决断,非战,亦非苟安!”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非战非和?第三条路?
喜欢。
第222章 非战非和 第三条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