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4章 文若相邀 钓饵已至[1/2页]

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 白云兴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洛京的初春,寒意虽未散尽,但贡院前日益喧嚣的人声和各地举子们眼中燃烧的渴望,已将春闱的灼热气息提前点燃。
     就在这躁动与期待交织的氛围中,一张措辞极其恳切、姿态放得极低的拜帖,由文若先生府上的老管家亲自送到了镇国公主府。
     拜帖素雅,用的是上好的薛涛笺,墨迹清隽飘逸,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前辈对后辈不世之才的激赏与恳切相邀:
     “九公子台鉴:琼林苑一晤,公子高论,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格物致知,经世致用,实开一代新声!
     老夫虽痴长几岁,然每每思之,犹觉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公子之才,如锥处囊中,其末立见,岂是开宗立派四字可尽?实乃我大景文运中兴之兆!
     值此春闱在即,群贤汇聚洛,老夫不揣冒昧,于寒舍设一澄心小会,仅邀三五知己,煮雪烹茶,清谈文心。
     非为虚名,实乃仰慕公子才学,欲抛砖引玉,再聆公子高论。
     公子重伤初愈,本不该叨扰,然春闱乃士子龙门,公子身负经纬之才,当于此时砥砺锋芒。
     老夫亦有些许浅见,或可助公子一窥堂奥。
     万望公子拨冗光临,以慰老夫渴慕之心。若蒙不弃,实乃文坛之幸!
     文若 顿首再拜,
     这封拜帖,情真意切,推崇备至,字字句句都搔在陈九心坎上。
     尤其是“开一代新声”、“大景文运中兴之兆”、“再聆公子高论”、“助公子一窥堂奥”等语,更是在琼林苑风波后,对陈九那被刻意打压下去的才华与抱负的一种“正名”与“期许”。
     暖阁内,陈九捏着这封拜帖,指腹感受着纸张细腻的纹理,心头涌起一股复杂难言的情绪。
     经历了琼林苑的构陷、景昭风波中的隐忍蛰伏、以及被外界普遍视为“废人”的沉寂,文若先生这封毫不吝啬赞誉、姿态谦卑的邀请,如同一股暖流,悄然融化了他心底因警惕而筑起的冰墙。
     “文若先生……毕竟是文坛泰斗。”
     陈九低声自语,眼神中闪过一丝久违的、属于年轻士子的光芒,
     “琼林苑前,或许只是出于爱才之心,一时赞誉过甚,引来小人嫉恨,如今风波已过,他仍能如此看重……”
     他想到了琅琊书斋的清谈,想到了文若先生点评时那中正平和、提携后进的风范。
     这位老人,似乎与孔希声之流不同。
     蓝姑看着陈九脸上的神色变化,心中警铃大作,忍不住提醒:“园主,文若此人城府极深,琼林苑前一句开宗立派便将您置于风口浪尖,如今春闱在即,他突然如此热络相邀,恐非善类,是否……”
     “蓝姑,”
     陈九抬手,打断了蓝锋的话,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
     “文若先生乃当世大儒,德高望重,他若真有害我之心,何须如此折节下

第104章 文若相邀 钓饵已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