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过后,命各州司功参军,将试题与举子答卷,送来长安,统一由吏部审核、备案,以防有人徇私舞弊。”
“是!”徐晏清连忙应下。
高楷转而问道:“这省试,又该如何举办?”
萧宇回言:“按照惯例,各州举子,在每年十一月之前,来到长安城待考。”
“先由吏部审查,一是解状,二是家状,包含姓名,籍贯,父祖姓名,父祖官职,举数,场第,相貌等信息。”
“经查验后,若有作奸犯科、隐瞒或者假冒者,取消省试资格。”
“准确无误者,统一发榜,公示。”
“榜上士子,便可参加省试,一般在二月、三月举行,称为春闱。”
“由吏部考功司安排,考功员外郎为主考官,在吏部贡院开考,卯时进场,酉时收卷,期间不得离开。”
“随后,由考功员外郎阅卷、整理,交由各位相公评定名次。”
高楷皱眉:“考功员外郎官职太低,怎能镇住各路牛鬼蛇神?”
“晏清,这第一届科举,便由你这个吏部侍郎,来当主考官。”
“第二届,乃至以后,让考功郎中来主持。”
“考完之后,由三省六部,八位首官,共同评定优劣,再送来宫中,我来定名次。”
“是……”众人皆是惊讶,大王对这科举,着实重视。
看来,要安排族中子弟,勤奋进学,在这第一届科举中,搏个状元,得大王青睐。
顿了顿,高楷再问:“金榜题名之后,便可授官么?”
窦仪摇头:“新科进士皆是白身,须得通过吏部关试,评判身、言、书、判四项,一一合格者,才能授官。”
“当然,若急于为国效力,可参加吏部组织的,博学宏词,书判拔萃二科考试,通过者,即可授官。”
高楷感慨不已,这时候的科举,可以说过五关斩六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和后世考公有的一拼。
究其原因,恐怕和教育资源极度稀缺、集中脱不了干系。
世家门阀,皇亲国戚,官宦人家,掌握了大部分上升通道,平民子弟难以出头,遑论穷苦人家,只能在地里刨食,挣扎在温饱线下。
想要改变,任重而道远。
思忖片刻,高楷沉声道:“事关科举,尔等皆要予以重视。”
“先让州、县建官学,举行发解试。”
“再过一年,再让举子们进京赶考。”
一头吃不成大胖子,先准备起来,再好好办一场科举,这可是笼络人心,稳固政权的利器。
“遵令!”群臣自无异议。
高楷忽然想起一事:“科举有哪些科目,考什么内容?”
萧宇:“前朝时,科举分为制科与常科。”
“制科由圣人下诏举行,临时出题,并无固定时日。”
“不过,制科难度颇高,每一次仅录取一到三人,甚至无一人通过,因此,早已取缔。”
“如今,以常科为主,有数十个类别。”
“其中,进士科、明经科,最为常见,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次之。”
“尤其是进士科,广受拥趸。其一考贴经,二考杂文,三考策问。”
“通过者,便是新科进士,名次前三者,为状元、榜眼、探花。”
喜欢。
第567章 重开科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