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只是,高楷势大,该如何抵抗?”
     “为今之计,唯有严防死守,令高楷无功而返。”孟之祥沉声道,“若要守蜀地,必守剑门关。”
     “大王须得派遣一员大将,前往坐镇。”
     张常逊颔首:“长史可有举荐?”
     孟之祥正要开口,忽见一员老将应声而出。
     “大王,末将不才,愿镇守剑门关。”
     张常逊看去,却是他父亲留下老将,严光远,为昭武将军,不由点头。
     “可!”
     “便由老将军,率兵三万,驻守剑门关。”
     “务必御敌于关外,勿让高楷前进一步。”
     “末将领命!”严光远肃然应下。
     众人皆是赞同,严光远虽年过半百,却颇为悍勇,此前一直镇压西南,杀得异族闻风丧胆。
     前些时日,方才调回成都。
     “大王,高楷坐拥山南西道,可由渝州进发,走水道,逆流而上,不可不防。”孟之祥复又开口。
     “依臣愚见,可派一万兵马,交由泸州刺史韦适调度,防备敌军。”
     张常逊颔首:“就依长史之言。”
     “大王,高楷率军来攻,唯有金牛、米仓、水路三道可走。”下首,司马崔鸿渐蓦然开口。
     “金牛道有剑门关为阻,更有严将军镇守,不必担忧。”
     “水路亦有韦刺史御敌,唯一可虑者,唯有米仓道,须得提防高楷突袭。”
     张常逊面露疑惑:“高楷怎会兵分三路,莫非不怕我等各个击破?”
     崔鸿渐回言:“大王,兵不厌诈,不可不防。”
     “何况,高楷颇知用兵之事,未尝败绩,绝不可以常理揣度,须得多做准备。”
     “依微臣愚见,可派一将前去梓州镇守。”
     张常逊点了点头:“该派何人前去?”
     “臣举荐一人,必能守御梓州,防备敌军来犯。”
     “哦?”张常逊好奇道,“此人姓甚名谁,何方来历?”
     “此人名为裴行基,出身闻喜裴氏,能文能武,颇能治军。”崔鸿渐回言,“由他镇守梓州,大王可高枕无忧”。
     张常逊正要答应,忽见孟之祥喝道:“不可!”
     “此人曾屡次三番,败在高楷手中,名不副实。”
     “纵然出身不俗,却无用兵之能,断不可为梓州守将。”
     崔鸿渐面泛怒火:“胜败乃兵家常事,怎可因一时失利,便全盘否定?”
     “裴行基家学渊源,有名将之姿,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孟之祥嗤笑道:“崔司马此言,简直异想天开。”
     “裴行基徒有其表,怎能委以重任?”
     “更何况,他为外人,先仕齐国公,再仕我蜀国,三心二意,怎能轻信?”
     崔鸿渐大怒,两人针锋相对,争吵起来。
     张常逊不胜其烦,叫道:“此事容后再议,勿要吵闹!”
     孟之祥拱手道:“大王,梓州守将不必急于安排,可令刺史暂作抵抗。”
     “倒是江油关,须得派人镇守,以防敌军,从阴平小道突至。”
     崔鸿渐哂笑一声:“阴平小道荒废数年,早已掩埋不见。”
     “又处在崇山峻岭、深涧大泽之中,毒虫猛兽肆虐,瘴气弥漫,何须派人驻守,多此一举?”
    喜欢。
  

第341章 调兵遣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