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强加给别人了。”
“先生反对?”戈辉平静地问道。
“只是感慨,原来我们也可以像列强那样。”孙再芝摇头,然后说道:“我只是感同身受罢了,并没有反对的意思。更何况那里有石油,国家崛起不可或缺的工业血液。”
“不一样,因为人不一样,很多我们认为是屈辱的东西,换一种人,可能就觉得平常,最多皱皱眉头,习惯以后还会觉得幸运。”戈辉平静道:“再说,这块地是国协联分给我们的,不是我抢的。”戈辉说完,自己有点脸红,怎么来的,他比任何人清楚。
“你打算怎么做?”孙再芝问道:“开发那里,估计要花不少钱。”他开始担心特区财政的承受能力了。
“前期,先派两个师过去,实现有效占领。”戈辉说道:“北京朝廷那边也会派兵过去,还会大量移民过去。主要是朝廷那边移民,我们不用。”
“提到移民,我今天找你谈的就是移民问题。”孙再芝说道:“现在移民太多了,工作安排不过来了,而且每天都在增加,特区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感觉建再多的工厂都不够安排。”
“先生的意思是……”戈辉后面的话没说下去。
“我的意思是,要不要先暂停接收朝廷管理区过来的移民?”孙再芝说道:“没有工作的移民,正在成为治安隐患。刑事调查局监控的犯罪团伙,新增成员基本上都是新过来的无业移民。”
刑事调查局,是1907年下半年新成立的,隶属特区公共安全总局,与朝阳警察局平级,局长由朝阳警察局长展雄飞兼任,主要负责朝阳的重大刑事案件。
“怎么暂停?又没有国境线,人家来去自由,凭什么拦人家?我们这里不是大清国吗?我们是要搞分裂吗?”戈辉一连串发问,然后指尖戳着茶几说道:“很多时候一旦分家了,就很难再合上,你,我,谁担得起这个罪名?我肯定是担不起,这不是一辈子就完了的事情,坚决不允许。”
“那……”孙再芝犹豫了一下,又道:“我们可以暂停为新增移民办理临时身份证明(有效期三年,之后是正式的),也就不用为他们安排工作,没有工作,这里的高物价他们受不了就回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行”戈辉直接否定:“这里也是大清国的土地,这里是他们的希望,他们相信我们,才来到这里。我们不能掐灭他们的希望,为他们解决工作问题,帮助他们安家落户,落地生根,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戈辉认真的强调:“我们坐在这个位置,就得干这个事情。”
孙再芝叹气道:“锦奉铁路工地、大孤山专线工地、朝赤铁路工地、分段建设的朝锦高速工地,新大铁路工地(新奉天到大连),还有宽城子到珲春港的宽珲铁路工地。这些新增工地,都是尽可能多的编入工人。还有新建投产的工厂,能安排人的地方,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多一个萝卜影响工作效率,在新坑挖好之前,那你帮我想想办法。”
由于收复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哈桑地区,北方特区有了更合适的港口位置,珲春东南方向30公里处,有一片8公里宽的海湾,非常适合建不冻港,暂时命名珲春港。原计划宽城到图门江出海口的铁路,也变成了宽城到珲春港的铁路,计划没有变化快啊!
“吉林、黑龙江的大平原上,你都安排完了?”戈辉十万个不理解,在他穿越前的记忆中,东北有一亿人口,现在的北方特区,才三千多万不到四千万,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呢。
“宁远说你只负责提出想法,如何实现都是别人的事儿。”孙再芝叹了口气笑了,说道:“我现在觉得他说的保守了,你根本不去调查,只管异想天开。”
戈辉皱眉,靠在沙发靠背上,抱起肩膀,一脸拒绝的表情,问道:“那你说说看,我怎么异想天开了?”
“好吧!那我就给你说说,调查结果,调查了一年半的结果。”孙再芝说道:“说结果之前,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说,为什么朱明王朝对东北的开拓止步于辽东?”
“这就复杂了”戈辉简单思考一下说道:“派驻军队,补给成本,人员成本,恶劣天气,朝廷政令的极限,天高皇帝远的问题,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在东北的恶劣条件下,养不起民,也养不起军,关键是收益少,还有皇帝的见识,暂时只想到这些。”
“我直接跟你说调查结果吧!”孙再芝说道:“奉天省往北,吉林黑龙江的平原上,可不是天然就是耕地连片沃野千里,到处都是大小不一的水洼,当地人俗称大水泡子。冬天太冷,不管是平地还是水泡子,都覆盖了极厚的冰雪和冻土,你挖一个试试?到了春夏之交气温回升,松花江和嫩江开始泛滥,水漫的到处都是,种什么没什么。要不然你猜,黑龙江那片起家的金女真,为什么是渔猎民族,而不搞农耕。”
戈辉抱着肩膀的手臂悄然放下了,转而交叉放在肚子下面,原来是这样,确实有点想当然了。这和后世的记忆不一样,难道是自己穿越造成的?自己完全没有考虑下面的人怎么完成。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说的就是我自己啊!
“我再给你说具体一点,说说一望无际的塔头草,塔头草+湿地+冻土的地狱级开垦难度,神仙来了也挠头。”孙再芝继续道:“从五月份正式开化,只有四五个月的窗口期,一家五个壮劳力,能把这遍地塔头草的平原,啃出来十几二十亩地就不错了。每一个塔头草重二三十斤,底下牢固的根须抓着泥土,上面是厚实的草,周围都是水,牛马下水没两天就开始烂蹄子。人下去,不是壮劳力挖不出来,挖出来也不好搬,运都运不出去。十月底进入漫长的冬季,一直冻到来年四五月。你想开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登天。”
“我们不完全依靠人力”戈辉说道:“我们还有机器,刚刚量产66马力的四轮拖拉机,还有193马力的巨兽2蒸汽拖拉机,朝阳农机还在研发更大马力的履带式拖拉机。特区现在能制造各种机器,我不信搞不定那些塔头草+湿地。”
“吉林那边本来有十几处非常合适开荒的地方,还被你安排给沙俄战俘了。”孙再芝继续道:“要想安排更多的人,只能不计人力物力改造土地,否则无法安排。”
“那就不计人力物力,我们也不缺人力物力,不敢说要什么有什么,至少我们能拿出绝大部分的东西。”戈辉直接说道:“那些新移民不是没事干吗?让他们过去改造土地,不让他们白干,给工钱,给粮食,改造好了,还免费承包给他们。这不就消化了新增移民嘛!”
啊?孙再芝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然后才说道:“这和给朝廷服徭役有何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了,朝廷的徭役没工钱,自备粮食。我们给工钱,给粮食,改造完成,地也是他们的,这不是天壤之别吗?”戈辉坐起来,向孙再芝摊手,然后继续说道:“修建水利设施,排水排涝。实在不行,就用水泵抽水。修建水库,重修河堤,防止洪水泛滥。趁现在人工成本低,赶紧开干。现在就是五月份,正是好时候。”
额……戈辉的想法,把孙再芝整不会了,这么简单的事儿,我为什么没有想到呢?我顾虑什么呢?孙再芝也开始反思了。
紧接着,戈辉的大脑洞再次震惊孙再芝,戈辉说道:“我的想法,未来三十年内,仅仅是东北这边,要吸收3亿常住人口。这是保证北方特区能够持续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即使你不差钱,有技术,只要人不够,有些事儿,你想干也干不了,只能干瞪眼。”
孙再芝笑了,笑的很是无奈,戈辉又异想天开了。3亿常住人口?真敢想啊!整个大清国才4亿人口。他又有点佩服戈辉,戈辉敢大胆想象,而自己却总有这样那样的顾虑。
孙再芝收回思绪,心中叹息,嘴上说道:“那就按你说的办,吸收新增移民,全力开发吉林黑龙江的湿地平原。”
“先从修建水利设施开始,要先解决水的问题,驯服江河,才能安全开荒。”戈辉强调:“目前机械化程度低,人力才是主流,建设这些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口,正好解决那些新增人口的工作问题。还要成立很多农场,让那些新增移民成为农场工人,工作有了,钱也有了。”
喜欢。
第357章 移民问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