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穿过大殿的雕花木窗,在金砖地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把碎金。李世民站在大殿书桌后面,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上那方和田玉印,印钮上的盘龙仿佛也因他心头的热意而活了过来。他胸腔里奔涌的,是比朝会时更甚的兴奋——那是一种窥见未来的笃定,一种亲手擘画盛世的豪情。
“尚书省拟诏!”他忽然扬声,声音撞在殿柱上,激起嗡嗡的回响。侍立一边的中书舍人慌忙躬身提笔,只见皇帝负手而立,目光透过窗棂望向西北,仿佛看到贺兰州广袤的土地。
“大明宫工程,即日起动工!”李世民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民夫月钱三百文,工匠按技艺分等,最高一日一贯。管三餐,给帐篷,工钱十日一结,不得拖欠!”他顿了顿,目光陡然锐利如刀,“凡敢克扣工钱、偷换物料者,无论官阶高低,立诛!”
最后两个字掷地有声,中书舍人握着笔的手微微一颤。他想起前日递上的那份《工程防贪疏》,里面用粗砺的笔迹写着:“工程如肥肉,沾油者可恕,偷肉者必杀。油乃人之常情,肉是国之根本。”当时还觉得这话过于直白,此刻听陛下的语气,分明是将那纸上的警告,化作了殿上的雷霆。
李世民看着舍人疾书的身影,眼前又浮现出薛玖的模样。那少年第一次见到时还带着乡野气;如今再递奏折,已是笔笔关乎国计民生。两个小镇的奇迹就摆在那里——原本荒地河滩,只因开了诸多店面、设了市集,竟在短短数年间聚起五万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每日也有数千人,连带着周边村落百姓都富裕起来。
“阎立德的图纸,薛落衡的提醒,缺一不可啊。”他轻声感叹。阎大匠笔下的大明宫,飞檐如鹏翼振翅,宫墙似巨龙盘卧,将龙首原的地势利用得淋漓尽致;而薛玖那几笔“防贪”的注解,更像是给这宏图安上了铁骨——柱要直,墙要实,人心更要正。
李世民看着大明宫的图纸出神。过了一会,再次看向奏折,展开那略显粗糙的麻纸,薛玖的字迹跃然纸上,带着一股扑面而来的鲜活气:“长安如老树,需发新枝。皇城为根,龙首为冠,新枝所指,生机自来。”
李世民瘪瘪嘴,即便过去好几年,薛玖的字迹还是没有多大改变,一如既往的让他嫌弃。
他想起薛玖在奏折里画的示意图:老城区是棋盘状的坊市,朱雀大街如中轴线贯穿南北;龙首原上的新城区则像张开的折扇,大明宫是扇柄,大臣府邸是扇骨,商肆坊市是扇面,一条宽街从宫门口直铺到渭河岸边,活脱脱把一座宫殿群,画成了能生金长银的聚宝盆。
“取消宵禁……”李世民指尖点在这四个字上,不禁失笑。薛玖说,宫在山上,有禁军守护,山下的百姓就算夜里喝到醉倒街头,也碍不着山上的人睡觉。“让商人能点灯算账,让脚夫能连夜卸货,让长安的银子能在黑夜里也流动起来”—
第480章 高兴的李世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