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8章 长安的变化[2/2页]

大唐混子生活 有被无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陛下英明!”房玄龄恭维了一句。
     “这个麦种问题,尽快落实下去,辅机你亲自盯着,明年朔州,灵州,夏州三地,全部使用贺兰州的麦种。”李世民严肃的说道。
     “臣遵旨!”
     “玄龄,你安排人接收一下贺兰州送过来的麦种,传令司农寺,皇庄明年全部种植小麦,如果确实有效,能增加产量,后年就全国种植。”李世民转头又说道。
     “诺!”
     “明年科举,略微放宽一些,多取一些人才,至于举荐的人,由朕过目之后,再行安置。”李世民沉声说道。
     想起举荐的人才,李世民心里就有些不爽。氏族志制定出来的时候,居然把崔家排在第一,现在的排名,还是他下旨重新调整的。
     世家影响力太大了,尤其是五姓七望,就连官员都默认,崔家当世第一,李世民怎么可能允许这种情况存在,所以要打压,必须打压!
     这些举荐的人才,都是世家子弟,所以他要亲自安排,弄去不重要的位置。
     随着大唐打下高昌,西域到长安的道路,一下就变得安全了,这条路驻守着府兵,谁也不敢没事找事。
     因为安全,商人自然更愿意跑一趟长安,对于商人来说,距离算啥,只要有钱赚就行,至于高昌的互市,那是跑短途的小商人去的,商队还是愿意自己跑长安。
     大唐越强盛,商业就越繁荣,南来北往的商人汇聚到长安洛阳,两地人口也越来越多,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都有显着的增加。
     “幸好陛下英明,搬迁了不少人出关中,不然关中粮食的压力会更大。”房玄龄喝了一口暖好的美酒,捧了李世民一句。
     就在刚才,他们谈论着长安和洛阳的民生,商量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书桌上堆积着一些统计资料,这是各地资料的汇总。
     这并不是朝会,而是君臣私下喝酒聊天。这也是李世民想弥补他与房玄龄的关系。
     主要是房玄龄顶撞了李世民,被李世民训斥。
     其实这也不怪李世民,毕竟天下太平,大唐又繁荣,李世民难免有些飘了,原本因为李渊去世而停下的工程,李世民又想继续修建。
     定下的大明宫宫殿群,还要扩大一倍,这如何不让群臣反对,以魏征为首,对李世民进行了语言轰炸。
     李世民很是得意,放下了手里的一份资料,长安城人口比起十年前,增加了三分之一,消耗的粮食自然多了很多。
     这还是搬迁了一万多户离开,不然人口更多,别看只是一万多户,这可是几万人啊,这些贫困家庭搬迁离开长安,不但减小了长安的居住和粮食压力,还在其它地方,为朝廷增加粮食收入。一加一减,这数字就更可观了。
     其实他们都明白,长安压力有如今这么轻,有一个人功劳很大,那就是薛玖。
     长安和洛阳城外都有一座小镇,距离城池不远不近,吸引了很多人过去居住,很多商人也不用进城,要不然城里的物价还要高不少。
    喜欢。
  

第478章 长安的变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