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5章 贺兰州新规划[2/2页]

大唐混子生活 有被无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缺点是需要足够的人工,菌丝的培养,移植,保持足够的湿度,清除野草,避免野草抢夺肥力。
     在薛玖计划中,贺兰州将会成为大唐最大的蘑菇种植地。
     今年贺兰州的任务比较重,除了新增了种植项目,还要植树,薛玖可不想,史书记载一笔,因为他开发这里,大量砍伐树木,让风沙影响银川平原。
     开辟了一百亩土地,进行插杆培养树苗,这些杨树将来会种在北方沙化地带,柳树则会种在黄河沿岸,包括银川平原溪水两岸。
     这才是薛玖心里最大的愿望,他希望将来这一片土地,甚至从长安到这边的黄河沿岸,都种上柳树。
     除了这两种,还种下了不少松树和柏树种子,这两种树木,将来会种在贺兰山上面。
     松树和柏树,不但生命力顽强,而且种子极多,即便自然繁衍,也能形成一大片一大片的,在人工干预下,将来能够覆盖整个山脉。
     虽然不知道能不能见到那一天,不过这是他心里的希望,也是一种信念,给其他人灌输的观念,用树木来阻挡风沙,保护这一片平原,甚至整个中原,同时也是保护家园。
     其实无需官府组织,中原的百姓,都习惯性在房前屋后种植果树,尤其是大枣,石榴。贺兰州这里突厥人太多,所以需要引导。
     春耕忙完,就是移栽萝卜和瓜类,然后才是蘑菇和木耳。
     去年冬天准备工作不错,蘑菇种植了一万五千亩,木耳只有一千亩,主要是锯末棒和树木不够用。
     去年冬天,数量做得最多的是草帽,用麦秆编制的帽子,外形和斗笠相似,可以很好的遮挡太阳。
     每人一顶草帽,看上去还挺有画面感,尤其是突厥人,对于草帽非常喜爱。
     他们以前夏天,根本没有帽子,外出就晒得难受,现在终于不怕了。
     蓟州之所以去年才出白糖,是因为薛玖错误估算了甜菜的生长期,原来这玩意,是两年生植物,后世一年收割,那是品种进行了改良。
     经过摸索,甜菜熬制白糖最佳生长时间,需要七个月,而想收集种子,就需要两年时间。
     甜菜没有用小地育苗,不过移植还是需要的,幼苗移植,是让细密度更合适。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移植之前,就把沤好的肥弄进地里,只需要等待一个雨后的日子,进行移植,不但成活率高,而且生长快速。
     这一场忙碌,直到七月才放缓,成果自然非常喜人。
     今年新开垦了一百五十万亩土地,其中甜菜就占据了八十万亩地,小麦只增加了五十万亩,因为四座水库蓄水都已经完成,浇灌起来也更加轻松。
     从四座水库,分出十二条水渠,随后继续分叉,覆盖了整个开垦的土地,通过水渠放水,就能给所有土地浇灌。
     土地需要用水的时候,打开水渠放水口,不需要的时候堵上就是了,虽然不如自动化那么精准,但是这一片平原,以后再也不需要担心浇灌问题,甚至不需要人挑水。
    喜欢。
  

第475章 贺兰州新规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