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到,就长安和洛阳,两个地方的孤儿院,十年之后,陆续涌现了大批人才。
世家控制着教育,他们不喜欢普通百姓读书识字,自然不会做这方面的工作,朝廷颁布官学多年,但是收的学子,最差也是富人,在他们看来,普通百姓根本供养不起读书人,还不如老老实实种地。
蓟州那边虽然在教学,但只是启蒙,教导识字而已。
薛玖上了一道奏折里面说,教导孩子识字,就是为了改变部落后代的观念,要把他们从小同化成中原人,这样就无需担心,他们会因为部落而反叛。
这个观念不错,也转移了世家的注意力,觉得薛玖没有其它用意,毕竟薛家也是大家族,怎么可能挖世家的根,虽然说造纸术压低了纸张成本,降低了纸张价格,但这事受益的,不还是读书人最多的世家嘛。
长乐公主这里不一样,她安排了不少文人教导这些孤儿,还有一些心善的,自愿前去教导,不知不觉,就把一部分有天赋的孤儿,当做真正读书人培养。
大多数孤儿,都知道好日子不容易,因此学习起来特别能吃苦。
几十个孤儿院出来的人才,快速进入大唐官场,在大唐各地各部门做官,逐步的推行着孤儿院,也逐步的改变了世家掌控文化的格局。
这些后事,现在没人能想到,李世民清楚,这个主意是薛玖给长乐公主出的,也提供了资金,物资和人手帮忙。
为皇家获得大量好名声,李世民也想感激一下薛玖,想了一下说道:“我已经下旨,让双双随时可以去贺兰州陪薛玖。”
“都,他们夫妻聚少离多,现在第一个孩子已经一岁多,是该考虑多生几个的时候了。”
“薛落衡很会教导孩子,如果不是贺兰州太远,我都想把稚奴送他教导。”李世民皱着眉头说道。
“陛下为何这么说?”长孙好奇的问道。
“他两个弟弟,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他带着的,薛三郎把薛家产业管理得很好,去年到今年,举办了好几种比赛,不但赚得盆满钵满,还帮朝廷赚了不少,选拔了几十个不错的人才。
薛二郎去阴山附近建立城镇,试着在草原种植,今年他们开辟了五十万亩平地,还有大量的坡地,收了棉花近千万斤,还有许多瓜类,听说十万人吃都吃不过来。”李世民讲解道。
薛初一按照兄长的办法,在阴山北面,弄了许多坑,用来种植佛手瓜,南瓜,黄瓜。
这些瓜类缠绕架子和树上,从初夏就开始吃,一直吃到深秋,供养了十万人口,这可是让很多人意外。
当然,山坡种植瓜类这并不陌生,在中原,很多家庭,都会在坡地种植蔬菜瓜果。
最让人惊讶的,还是棉花种植,近千万斤棉花收成,这打破了草原无法种植的说法。关键一点,棉花价格可不便宜啊,比起小麦贵了不是一星半点。
薛初一学着兄长的办法,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棉花在秋收之后才开始制作成品。
喜欢。
第473章 夫妻情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