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35章 明廷怎么冒出这样的一个人物?[2/2页]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最爱喝娃哈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可以吃顿好的。
     但是到了今年五月,整个陕西都是,就是一副另外的景象了,不管是官道县道乡道,都几乎见不到流民的身影。
     来到西安府的,都编到了一个个的生产建设团之中,一开始没来的,后来到来的,要么凑齐人数重新再开一团,要么就打散编入其中一部分生产建设团。
     而那些没来的,叶铭也同样做了妥善安置,各府继续铺设粥棚,发放青苗,遣送回乡……
     而在关中平原周围的两百多万人,依旧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种生产建设,完成上边交给他们的生产任务,希冀在评定之中获得一个甲等的评价。
     所以变化能不大吗?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了。
     叶铭站在一处农田,测量土豆茎叶、块茎、用以研究土豆的生长情况,如此就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整种植方式……
     在他的身后,跟着一群人。
     对这些杂学还算上心的张献忠、从西安府挖来的王徵、从京城调来的宋应星,还有一众农学弟子。
     叶铭拿起一株土豆面,然后捏了捏植株下端,块茎不算发黑,但偏褐色,有木质之感。
     他将植株递给众 人,问道:“说说看,什么问题。”
     众人接过,仔细的研究了一番。
     只是不少农学弟子,看到这一幕,都一头雾水,显然是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许久之后,宋应星说道:“表面褐色、木质化、有粗糙的病斑,显然是病变了。”
     “只是侯爷,这块地的种植,似乎符合要求,不应该出现这些问题才是?”
     叶铭问道:“可记得土豆应当种植在怎样的土地之中?”
     宋应星回答道:“按照侯爷的土豆种植手册中记载,土豆应当种植在微酸的土壤之中,如此获得的收成,应当最好,除此之外,土壤应当轻质、干燥的沙壤土。”
     作为总管土豆种植的人,宋应星如今对土豆的各种特征,习性,可以说是如数家珍。
     当初一到陕西,侯爷就热情的接待了他,并将种植土豆的管理重任,交到了他的手上。
     眼前的土壤,质量轻,干燥,完全就是符合酸性土壤的特质。
     叶铭说道:“在不同的地域,土壤也会有不同的变化,有些土地看起来是碱性,实际上真的是碱性吗?不见得。”
     “就像眼前这块地,你们注意看,虽说质量也很轻,也很干燥,看起来好像是碱性土壤,但你们注意看此处,虽然没有板结,但是却有白色的结晶,这是何物?盐碱结晶,有此物的地方,土壤性质不可能是酸性,必然是碱性。”
     “其实不止是这些地方可以判断,旁边的柳树长的尤其好,而柳树就喜欢碱性土壤,这一样很能说明问题,相反,你看另外一侧的松树,却稀稀拉拉,连松毛都没几根,而松树,是喜欢酸性土壤的。”
     宋应星等人连连点头,这些东西,其实一直以来都是有经验可以借鉴的,只是当时并没有直白的酸碱说法。
     只有黏土和沙土之分,后来他们认为,黏土为碱、沙土为酸。
     但他们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么多的门道!
    喜欢。
  

第335章 明廷怎么冒出这样的一个人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