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4章 此刻即便是死,亦可瞑目![2/2页]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最爱喝娃哈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单。
     不是将所有力量聚集在一起,就可以固若金汤的,如果真是那样,为什么不直接将所有兵马放在最北边的锦州?
     互成犄角,才是最好的防守状态。
     就像当初的关宁锦防线,不就是山海关、宁远、锦州互成犄角,相互支援,交织成网?
     更何况,颜继祖带着七万兵马,进驻山海关,谁为主?谁为从?
     又过了约莫数日,毛文龙带着一船船的士卒,也进驻到遵化城!
     再过两日,秦良玉对那位传说中的叶先生,佩服之情,已经难以言表!
     因为建奴真的退了!遵化传来战报,代善带兵退至遵化城外,试图进攻遵化,与皇太极一同内外夹击山海关。
     但发现遵化城防严密,几乎密不透风,代善知晓事情不可为,引兵向北而去!
     秦良玉惊呆了,竟然能让建奴放弃围城?这位叶先生,到底有多能打!?
     代善离去不久,皇太极发起一波猛烈冲击之后,旋即北撤,不出意外,应该在宁远驻足。
     这场仗,好像真的打赢了。
     秦良玉有些神情恍惚。
     但其实更恍惚的,是卢象升和王在晋。
     与秦良玉的中途加入不同,他们经历了从叶铭北征,再到放弃辽东,放弃辽东后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再到建奴伺机南下,他们都完整的经历过。
     他们甚至都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哪怕历史将他们写的猪狗不如,但只要他们自己明白,他们跟随叶铭做过救国的尝试即可。
     很难想到会赢,但此刻,好像真的赢了?
     王在晋看着离去的建奴,他长期和建奴打交道,当然能看出建奴是真心撤退,还是佯装撤退。
     他盯着离去的建奴,久久不能回神。
     一旁的卢象升不停的揉眼睛,说是风沙太大,迷了眼睛。
     王在晋看了看不远处一动不动的大旗,知道卢象升是心在动,而不是风在动。
     但他的心,又能静吗?
     王在晋已经是老泪纵横,这位半生都在辽东,即便不在辽东,也是深居简出,思索救国之策。
     家中藏书,多为北地图志,九边图考,兵制之类。
     这位呕心沥血的从前辽东经略,如今蓟辽督师,从未像此刻这般情绪激动。
     他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一天能等来这样的胜利。
     他主张修重关,饱受攻讦,说他消极防御,目光短浅,致使大明失去辽东。
     他竟成了致使大明失去辽东的千古罪人?
     可他们哪里知晓,大明如瘦马,哪有力气固守关外那如同飞地一般的辽左?
     若能早早依他之言,放弃关外,为何不能争取到时间,重整兵力?迟缓建奴?
     后来遇到了叶先生,只有叶先生告诉他,王在晋没有错,错的,是大明财政崩溃,边防瓦解!
     更错的是朝中有些大臣,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强行为之。
     此战之后,天下人即可知晓!我王在晋到底是错是对!
     此刻即便是死,亦可瞑目。
    喜欢。
  

第154章 此刻即便是死,亦可瞑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