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义珍刚走到楼梯口,手机又震了一下。他没看,直接塞回兜里。
脚步没停,直奔财政局。走廊上几个干事低头快走,见了他纷纷侧身让道,没人敢抬头说话。
推开财政局会议室门,里面正开碰头会。局长坐在主位,手里捏着一份文件,眉头拧成疙瘩。
副局长们你一句我一句,全是“程序不对”“审计要查”“先例没有”。
丁义珍把周叔发来的银行批款回执往桌上一拍:“五百万元,用途明确,应急周转金,已经到账。你们现在讨论的不是‘能不能发,是‘怎么发得快。”
屋里一下静了。
局长低头看了看回执,又抬头:“丁县长,这钱是临时调拨,可发放标准、审批流程、家属签字……这些都还没定。”
“标准我来定。”丁义珍从包里抽出一张纸,是昨晚拟的补助方案,“工伤住院的,每天补助三百;家属去世的,一次性补助十万;医疗费全额报销,财政局开绿色通道,当天到账。签字不是封口,是确认。谁要是觉得拿钱就是认命,我亲自上门跟他聊。”
副局长小声嘀咕:“可这……上面还没批……”
“我现在就是上面。”丁义珍看着他,“还是说,你们想等省里发个红头文件,再等三个月?”
没人再说话。
丁义珍起身:“今天下午四点前,我要看到第一笔钱打出去的凭证。谁卡着,明天就换人。”
他转身出门,没回办公室,直接上了车。司机刚要问去哪儿,他报了三个地址——都是事故中伤亡最重的家属住处。
第一户在城西老小区,五楼没电梯。丁义珍爬上去,敲开门的是个老太太,眼肿得快睁不开。他没寒暄,掏出医疗报销单和补助确认书,递过去:“您儿子的住院费,县里全报。十万补助三天内到账,不用您跑腿,我们送上门。”
老太太愣住,手抖着接过去:“这……这是真的?不是安慰?”
“我是县长,说话算数。”丁义珍掏出笔,在确认书上签字,“特事特办,不用盖章,我签就行。”
第二户是个年轻媳妇,丈夫在工地中暑昏迷,还在ICU。她抱着孩子,眼泪一直没停。丁义珍把补助标准一条条念给她听,最后说:“孩子奶粉钱、租房费,都算进去。明天我让安置组的人来,一对一帮你们办。”
女人点点头,忽然问:“丁县长,我男人……还能醒吗?”
丁义珍没回避:“医生说有希望。只要人在,就有希望。路可以停,人不能丢。”
第三户是个老农,儿子在塌方时被埋,没救回来。老人蹲在门口抽烟,听见脚步也没抬头。丁义珍在他旁边蹲下,掏出补助单:“您儿子的事,县里记着。十万补助,外加两万抚恤金,明天到账。您要是想迁坟,我们出车出人。”
老人吸了口烟,吐出来:“钱不钱的,我不在乎。我就想问一句,谁给个说法?我儿子是替谁死的?”
丁义珍没躲:“替不该死的人死的。但现在,我没法给您一个公道,只能给一个承诺——这事儿没完。人走了,规矩得改。”
老人盯着他看了几秒,终于点头:“你这人,说话不绕弯。信你一回。”
丁义珍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走了。
回到县里,已是傍晚。他直奔会议室,召集项目合规审查小组开会。
技术员小声抱怨:“丁县长,现在四家签字才能动土,监理、纪委、村民代表、政府四方到场,图纸改三遍都通不过,这工程还干不干了?”
丁义珍没说话,打开投影,放出无人机拍的工地画面——烈日当空,地表发白,空荡荡的工地上连个遮阳棚都没有。
“李达康在的时候,连续三天三十七度高温,工人照样加班。施工日志写着‘进度优先。”他指着屏幕,“人
第108章 处理遗留问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