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3章 各方势力查真相[1/2页]

4合院之成为武术宗师 大厦的老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高育良把文件袋放在桌上,说了句“叫他来,现在”,祁同伟转身出门。
     丁义珍站在窗边,没动,也没接话,只看着远处工地上那两盏探照灯,依旧亮着,像两把插在夜里的刀。
     不到二十分钟,李达康的车就停在了县委大院门口。他下车时风纪扣扣得严实,脸上看不出慌,反倒带着一股子“我倒要看看你们能搞出什么名堂”的劲儿。
     高育良没让他进接待室,直接在走廊尽头的档案室门口见了面。
     “李达康同志,”高育良开门见山,“从今天起,省里成立临时调查组,对金山县环线工程事故开展全面核查。你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需全力配合。”
     李达康嘴角一抽:“高书记,群众情绪我们正在疏导,施工也没停,是不是先稳住局面再谈调查?”
     “人死了。”高育良声音不高,“老吴死了。你昨天还说只是‘个别发热,现在医院记录都摆在面前,你还想稳什么局面?”
     李达康喉结动了动,没再辩,只说:“我服从组织安排。”
     话是说了,可行动没跟上。第二天一早,季昌明带人去县政府调取应急值班记录,发现李达康办公室的档案柜上了双锁,值班日志少了整整七天。
     高育良派人去施工队查账,财务人员支支吾吾,说账本“临时送审”,具体在哪儿,谁也说不清。
     丁义珍在办公室等消息,门一开,季昌明提着个空文件夹进来,脸色沉得能拧出水。
     “原始记录全没了。”季昌明把夹子往桌上一扔,“你之前寄出去的那几份材料,现在成了唯一证据。”
     丁义珍点头:“我留了副本。”
     他拉开抽屉,取出三份一模一样的文件袋,递给季昌明一份,又分别标注了“交通局”和“纪委”的另两份推到桌边:“原始数据我都存了底,劳动强度、气象、医疗记录,一页不少。”
     季昌明翻开一页,看到丁义珍手写的备注:“坡度12.7%,需爆破段占全程43%,村民义务施工不可行——建议调整方案。”日期是方案通过前三天。
     “你早提醒过?”
     “提醒了三次。”丁义珍语气平,“会上说,会后写材料,还单独找他谈过。他当着我的面把材料撕了,说我不懂基层。”
     季昌明合上文件,深吸一口气:“这回,省纪委直接调档,谁也压不住了。”
     与此同时,高育良带着交通局的两位老专家,关在档案室里看原始规划图。图纸摊开,红线蜿蜒,坡度标注清清楚楚。一位老工程师拿尺子一量,眉头直接锁死。
     “这哪是修路?这是修命。”他指着几处深挖段,“这种地形,正规工程都得用机械队,爆破还得报批。让村民拿铁锹挖?挖一年都挖不完,更别说高温作业了。”
     高育良盯着图纸,忽然想起丁义珍那份《劳动强度评估表》里的数据——日均土方量1.8立方米,实际设计需求是4.6。差了两倍多。
     “他是故意的。”高育良低声说,“把工程量说少一半,让常委会以为村民真能干完。这不是决策失误,是欺瞒。”
     他当即起草了一份《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结论就一句:“该方案不具备村民义务施工可行性。”抄送省纪委、交通厅、安监局,一份不留。
     另一边,祁同伟换了身便装,天没亮就骑着摩托进了老吴村。他没找村干部,直接去了村卫生所。
     所长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医生,看见他进门,手一抖,药瓶差点摔了。
 

第103章 各方势力查真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