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也是为啥,汤潇逸永远都人手不足。
     作为一名事务官,最基础的读写总得会吧?知道怎么把情况清楚的写在纸上吧?
     识字的标准是能够读写一段文字,根据后来的标准,大概是开始看图写话,就算入识字人口。
     但,拥有这个能力的,整个清国只有不到400万人。
     听起来很多,但人家不全会为你办事。
     很多人,汤潇逸也不敢用,生怕被带坏了风气。
     而自己培养,就是刘一鸣现在遇到的情况。
     原计划自己培养、招募并培训教师20万人,以一比五十的比例,能撑起1000万名学生的基础读写、算术。
     就算分科也没事,没有老师是只教一个班的,一个老师教150200人,也能顶一顶。
     然后一边扩大教师培养数量,一边将教育年限延伸至九年,一年一年的套着,也就能套过来。
     刘一鸣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要求地方要重视这件事,提高入学率。
     地方也确实很重视,甚至都不用刘一鸣通知。
     因为学政一直以来都是华夏的重点工作。
     结果就是,在校生一下子变成了近四千万,平均一个老师要教200个学生。
     还要分科,一个老师最后可能要教导500600个孩子。
     光上课都上不过来,根本不可能。
     “陛下,现在人手极端不足,臣已经恨不得让官吏去兼任老师了,但这不现实,他们自己的水平也一般。”
     “臣有一个想法,还望陛下允许。”
     刘一鸣想了半天哪里有人,突然灵机一动。
     “什么事?如果是那些穷酸腐儒,愿意接受我们条件的,可以让他们当老师。”
     “不愿意的,宁缺毋滥,别给我把下一代祸害了。”
     汤潇逸眉头一皱。
     刘一鸣立刻拱手拜了拜:
     “陛下,臣以为,除了穷酸腐儒,暂时是找不到其他人手了,但是,臣突然想到,还有一个地方有人。”
     “而且他们绝对忠于陛下,水平也不错,还有不少高水平人才,作风也勉强。”
     “更重要的是,这有利于帝国对下一代的培养。”
     汤潇逸先自己检索了一下。
     要解决这个难题,一下子没有一二十万人是不可能的。
     他手里文化人肯定超过这个数,但能调动或者有空能兼职的绝对没这么多。
     毕竟再怎么兼职,也不能一天只露一面吧?还得花时间教孩子读书写字算术,还得讲课。
     讲课也很重要,教孩子们理解课文,理解自然科学,这是一个基础。
     “谁?你先说。”
     汤潇逸皱着眉头,想不出来。
     “帝国海陆军,帝国海陆军低级军官的要求是会读写,中高级军官对于算术也肯定是精通的。”
     “特别是技术兵种如海军、炮兵、工程兵等后勤部分兵种,对于技术,肯定也有独特见解。”
     “虽然可能不会教书,但是让他们照本宣科,应该没什么问题。”
     “进行短期培训后,大部分都能胜任老师的职责……”
    喜欢。
  

第342章 我知道哪儿有老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