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水田或者北方平原区不高,在南方平原区算低。
     但对梯田、北方山地来说,就不低了。
     不过在以上地区,相比较清国,也低了一半以上。
     在条件好的地区就更不用说了,一亩地一两银子的税也不是没有。
     佃户一年下来,基本无法覆盖种子钱、耕牛、地租、税收等成本。
     干一年,反过来欠地主的钱,欠朝廷的税。
     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现在好些,但汤潇逸也觉得可以再降一降。
     不过,现在还不行。
     “今年军费预计7200万两,工业投资1.6亿两,第一期铁路投资4120万两、教育经费1.1亿两。”
     “水利870万两、日常支出2700万两,海军追加投资5500万两,追加工厂投资1350万两。”
     “另有兰芳特别开发经费1950万两,追加防御设施建设700万两。”
     “总计5亿1390万两,财政赤字3亿两左右。”
     “这个赤字靠各类战争收入抹平,虽然战争收入不是经常性收入,但其中许多支出也非经常性支出。”
     “如教育经费,来年支出约2000万便能维持下去。”
     “工业投资规模也是一样。”
     “明年如果不发生战争,军费也将大幅度下降。”
     “只有铁路投资计划,但我们也能发行铁路债务来支付。”
     “总体而言,财政情况是比较健康的。”
     汤潇逸想了想,虽然花了三亿,但手里还剩几个亿现金,以及一大堆土地。
     还是那句话,清国和土豪劣绅们是真有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手里有钱,就这样放着是最蠢的。
     事实上,没有负债的财政,在汤潇逸看来是不健康的。
     因为他就不是那种老老实实发展的人。
     “继续增加投资规模,把每年赤字率维持在5%以上,高一些也行。”
     “别怕负债,总能还得上的。”
     汤潇逸摸着鼻子,想着钱该怎么花。
     扩军?
     暂时没必要,下一步只是打吕宋而已。
     就算把钱投入扩军中,也暂时没有目标了。
     能打谁?
     打英吉利?
     干嘛帮德意志人做事?
     “每年5%?!陛下,这会不会太高了?用不了多少年,债务就将超过收入呀!”
     刘一鸣震惊的看着汤潇逸。
     一年5%,第二年还会增加第二年的5%,随着华夏收入的提高,第二年的5%会比第一年高。
     逐步的,数额会越来越大。
     十年,十年后的财政总负债就将超过十年前的财政收入。
     这怎么还的起呀!
     “手上的钱不能就这样放着,基础设施、轻重工业、教育医疗,总之,投出去。”
     “只要是投资在华夏,不管怎么样,肉都烂在锅里,大胆去做。”
     “但必须投资实业,别去搞虚头八脑的。”
     还不起?
     汤潇逸要的就是还不起呀!
     不然,怎么能唤醒主观能动性,怎么能打出去呢?
    喜欢。
  

第337章 底蕴深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