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哼!大敌当前,还看不清形势,为一己私欲保存实力,不顾天下大事。”
     “甚至还妄图染指我北洋。”
     北洋大臣将信封扔在桌上,气冲冲的。
     一旁的张佩伦连忙附和:
     “若是撤出旅顺,海防失守,朝廷怪罪下来也是怪罪我们,怪不到他汤家父子头上。”
     “我看当初闵军要走了李和,还委以重任,就是为了千金买马骨,不可不防呀!”
     汤潇逸的想法,北洋大臣和张佩伦都看出来了。
     倒不是说暴露了多少,也不是因为联防的提议,而是汤潇逸提议北洋撤出旅顺口。
     虽然旅顺口和威海卫都是北洋的重要港口,但和建设完备的旅顺口比起来,威海卫还差不少意思。
     而且放弃旅顺口,那海峡相当于放弃了一半,海防不说全部失去,也守不了几天了。
     北洋舰队的最大最核心任务不是对外开拓或者震慑,而是守住海峡,使渤海不受侵犯、津门不受侵犯。
     换句话说,这是一支以岸防为最主要任务的舰队,其他都是其他。
     “不提他们,只要老夫不松口,他们有什么想法也只能憋着。”
     “不过也不要过于刺激他们,船舶修理还需要仰仗他们运来的零部件。”
     “海军各舰情况如何?何时能够再次出海?”
     北洋大臣摇了摇头,担忧的想起了目前的情况。
     东瀛海军虽然也有损伤,但人家还有其他主力舰,而北洋暂时只剩下超勇扬威可用。
     其他的都需要修理。
     张佩伦脸色沉了下来,掏出电报:
     “这是丁大人刚发来的电报,对各舰损伤做了全面统计。”
     “定远共有147处中弹,舰艏发生大火烧毁舱室三个,通风、通讯等管道多处受创,烟囱被命中多次,碎片进入了排烟管道,需要清理。”
     “镇远189处中弹,舰艏舰艉多处受创,总体受创程度和定远相似。”
     “济远69处中弹,舰体多处进水,多处管道、设备损伤,急需修补。”
     “靖远120处中弹,副炮被毁,速射炮被毁7门,水线多处破损,同样多处管道设备损伤。”
     “来远271处中弹,即便是主炮也需要更换,船身上下无防护区被打成了筛子,多次出现火灾,需要大修后才能使用。”
     “平远296处中弹,虽然是中弹最多的,但其情况却仅次于定镇,有些许进水,也需要入船坞修理。”
     这些中弹包括了小口径速射炮炮弹,不过中口径以上炮弹的数量也不少。
     总体来讲,东瀛海军这次战斗的命中率在3%到4%之间,而北洋有5%出头。
     但双方投射量都不在一个层次。
     来远毕竟是帮着扛线的战舰,上半场一直被压着打,下半场也继续扛线,被命中的次数第二多。
     最多的是平远,因为他慢,看起来最好打。
     不过平远虽然外界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其防御确实是相当强的。
     水线装甲吃了一发240,有些进水,但她有双层船壳,一点进水并不影响。
     另外,平远的表现还是很棒的,总战绩不如定镇,那也是因为炮少炮弹也不多。
     “全部都需要大修后才能用吗?需要多久?”
     北洋大臣皱着眉头,十分不满,不满的对象不单单是丁军门和北洋,还有许多。
     “旅顺口只有一个船坞能修理北洋各主力舰,各舰排队的话,怕是一年也不能全部修好。”
     张佩伦犹豫了一下,猜测到。
     “一年?还需要各种物资能及时运到。”
     北洋大臣忧愁的站起身,看着外面的皑皑白雪,
     “洋人说着局外中立,限制了军火运输,现在仅有的军火,数量不多,且价格昂贵。”
     “奉天方向战事告急,朝廷把援军都派去了奉天,我那还有兵派去旅顺口?”
     “没有兵,旅顺口哪里还能撑一年?”
     北洋大臣只感觉一股悲伤从心底涌出。
     经营多年的旅顺口即将毁灭,何尝不是他经营多年的北洋即将战败?
     北洋一败,他的权势、地位,就要彻底缩水。
     这个直隶总督的位置,怕是也坐不稳了。
     “让经迈去见一见他的小舅子,说说话,聊聊天,联络一下感情……就这样。”
     北洋大臣最终缓缓坐下,将那封信收入怀中……
     北洋大臣第三子经迈,取的是卞总督的第四女。
     他的小舅子是卞总督的二儿子卞綍昌,现年22岁,正在扬州求学。
     卞总督是汤父的便宜师父,汤潇逸的便宜师公,汤家继承了他的部分政治遗产。
     …………
     同一时间,汤潇逸正在接待里昂。
     一般来说,里昂常年呆在泉州,有时候会去淞沪,少数情况下会来闵都,即便来,也会提前告知目的。
     今天他却突然到访。
     “里昂先生,什么事这么急,不能发电报?还大

第163章 接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