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所以,汤潇逸就参考了勃兰登堡,想出了这个勃兰登堡por max。
     在勃兰登堡一万吨出头的舰体上加个一两千吨,能多一点空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再减少勃兰登堡400毫米厚的装甲,全面扩大防御面积,给炮塔也点上强化(原版炮塔正面120其他60)。
     250毫米满血克虏伯装甲钢,挡住现在的305轻轻松松。
     许多前无畏舰的装甲厚度甚至只有229毫米。
     舰体有所扩大,加强一下动力,航速提升至18节以上。
     甲板空间多了一座炮塔,比较拥挤,副炮会少一些,但问题也不大。
     八千吨级的福宁号装甲巡洋舰会补上这个缺口。
     打完仗还能用来摸索统一火控,等这些搞定了,就能上无畏舰了。
     “万吨级战舰的造价,我们有预估过,预计需要三百万两,船政拿不出这笔钱。”
     提到钱,郑景溪有些无奈,朝廷答应好的款子,这么快就忘了。
     福宁号的钱还是借的汤潇逸的。
     “没关系,六百万两而已,这笔钱我先出,如果朝廷给了钱,再说。”
     汤潇逸在船政已经丝毫不遮掩了。
     虽然闵浙+船政这个组合,没有北洋大臣权力大,但核心都差不多。
     清国满贵们还妄想通过这场战争削弱汉臣的影响力,却没想过,清国满贵掌握的权利已经很低了。
     主要占据正统的名义以号召天下,平时,像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一类的,还会站在正统的大旗下。
     等战争战败,朝廷威严尽失,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失去民心士气,正统这个名字,就越来越弱了。
     而掌握着地方权力的总督巡抚和各级官员们,都是以汉臣为主,失去了正统,还要削藩,那不是逼着他们反清嘛!
     对于汉臣来说,这场仗败了就败了,对于满贵来说,这场仗败了,那就进入满贵离开权力核心的倒计时了。
     汤潇逸站中间,要这场仗先败后胜,不胜不败。
     所以,陆军才一直留在南边。
     等朝廷彻底失败,才会带兵北上,收拾残局。
     ……
     九月二十二日,清国和东瀛的谈判取得“巨大进展”!东瀛同意在撤兵问题上做出妥协,不保留驻军。
     当天夜里,一封闵都发来的电报抵达北洋大臣行署。
     “岳父大人,这是闵浙总督的来电。”
     张佩伦将电报交给北洋大臣。
     北洋大臣听到是闵浙来的,皱着眉头,好一会儿才翻开:
     “闵浙总督说,东瀛正在与智国和阿国谈判采购战舰,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北洋大臣的手紧紧的捏着电报,手上青筋乍起。
     “看来,谈判看来是缓兵之计,要不要先下手为强?”
     张佩伦特别希望能够先下手为强,趁着东瀛海军实力衰弱,击败他们。
     一是这样的缓兵之计让他想起了他在马江之战时的遭遇。
     二是他想以此为军功,重新复起。
     战争结束已经第九年了,即便有权倾天下的北洋大臣看重,他依旧是白身。
     不以军功,是没办法重新复起了。
     “你以为老夫没想过?”
     “东瀛来者不善,闵海军取得战果时,东瀛海军自顾不暇,我就准备联系闵浙,倾尽全力,一战定乾坤。”
     “但!朝廷不允。”
     北洋大臣将电报放在桌子上,脸色平静,但语气已经充满了不满。
     “岳父大人,朝廷不是允许我们购舰了吗?我们可以尝试和东瀛竞价。”
     张佩伦也叹了口气。
     朝廷防汉大于防敌。
     帝后之争大于两国战争。
     从谈判开始后,答应给北洋的拨款从没有一笔按时按量到账的。
     因为淮军武器不济,前些日子,北洋大臣从北洋账上掏了一百万两,买了些枪支火炮,还有一些弹药。
     结果帝党参他目无法纪贪污受贿,后党参他心有不臣。
     因为后党现在主和,不想开战,所以不想刺激东瀛。
     而北洋大臣是后党支柱,还和帝党首领翁尚书有私仇,即便主战,也被敌党排斥。
     这么一来,北洋大臣只能眼睁睁的坐着不动,静静等待大好时机浪费。
     紧接着,他就对和谈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对屡屡出击,攻击东瀛商船的闵浙有了不满。
     “现在朝廷上下都盯着我北洋,我们怎么竞价?钱从何来?”
     “等下和谈失败,还说是你我的责任。”
     “唉!”
    喜欢。
  

第127章 龙威级战列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