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海军大臣阁下。”会议结束后,大山叫住了即将离开的西乡。
     “是陆军大臣啊,有什么事吗?”西乡皱了皱眉头。
     “啊,是这样的。”
     大山走到他身边,斟酌了一下:
     “海军有几分把握能战胜清国海军?”
     西乡愣了愣,皱着眉头,以为大山是来找事的。
     东瀛海陆军不和是从建立开始就有的,即便不去追究历史原因,经费争夺上,也足够让二者出现摩擦。
     大山见状知道自己的话让西乡误会了,赶紧解释:
     “西乡君,我没有看不起海军的意思。”
     “我只是想说,刚刚的会议上,财政大臣已经同意动用日元准备金充当军费,特别经费议案也将得到通过。”
     “这已经是东瀛举国之力,一旦失败,万劫不复。所以我想知道,海军最差能到什么程度,陆军好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
     该说不说,此时的陆海军矛盾还没有到双方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而且还能进行真正的合作。
     而不是二战中守岛日军靠啃树皮生存的时候。
     西乡听到这儿才收起自己的表情,低着头沉思了好一会儿:
     “如果清国闵海军不插手,五个月后,拨现在的情况,我们有五成的把握击败北洋,夺得制海权。”
     “有八成的把握,战平或给予北洋重大杀伤,夺得对马海地区制海权,保证陆军的补给运输。”
     “闵海军三艘新锐战舰的性能我们并不清楚,特别是那艘新锐铁甲舰,我们甚至一无所知。”
     “铁甲舰相当于古代的重甲骑士,由于情报上的缺失,如果他们加入战斗,会带来非常大的变数。”
     北洋即便多一两艘巡洋舰,西乡都不会那么担忧,哪怕是新锐穹甲巡洋舰如吉野,他也不会这么担忧。
     因为北洋的思路与这样的战舰并不匹配,对舰队作战的战斗力提升有限。
     而北洋糟糕的后勤,也很难保证这样装备了大量速射炮战舰的战斗力。
     但铁甲舰不同,哪怕人家就留在阵中抗线,发挥的作用也不小。
     “这样吗?我明白了。”
     大山点点头,严肃的说道,
     “陆军部制定了代表为天照的作战计划,需要海军配合。”
     西乡盯着大山:
     “天照?”
     大山十分用力的点点头:
     “我们将在正式宣战之前,派遣一支由三千人组成的特别支队,攻掠台澎。”
     “他们的任务是在海军取得胜利之前,拖住闵海军和闵军。”
     “为了完成这个计划,我们需要海军配合。”
     西乡脸上露出肃穆的神情,整理了一下仪容,立正站好,弯下腰:
     “海军会全力配合陆军进行作战。”
     大山看着外面的蓝天白云:
     “一切为了东瀛。”
     “一切为了东瀛!”
     三千人的支队,这个兵力不多不少,能撑起一场中小规模战斗。
     送去台澎,也许能取得一些战果。
     但是,东瀛的战略是从半岛发起进攻,并没有准备向南进攻。
     也就是说,这一支支队是被放弃的,他们不会得到第二波物资补给,也不会有援兵,唯一的作用是拖延闵海军北上的时间。
     所以西乡会表现出肃穆的神情。
     “天照,燃尽一切,照耀东瀛……这是他们应得的荣耀。”
     …………
     五月,海军大阅如期举行,收到汤潇逸的要求,福安号表现出的航速和平远一致,最高航速只表现出12节。
     福靖福清也没有特别出彩,老老实实的跟在她们的姐姐广乙广丙身后。
     北洋大臣特别满意,觉得闵海军还是很懂事的,没有喧宾夺主。
     他哪里知道,汤潇逸是不想在战前暴露太多情报,特别是一同观看海军大阅的还有东瀛人。
     海军大阅结束后,时间很快进入到六月,半岛官军充分发挥了国际主义精神,给东学起义军送去了大批武器装备。
     成功帮助起义军从冷兵器军队过渡到热兵器军队,甚至还装备了两门大炮。
     闵妃开始向清国求援。
     皇太后非常矛盾,她马上就要过生日了,要是最后一个藩属国没了,那就有点难看了。
     但庆郡王也说过,他们一旦派兵,东瀛也就有了增兵的借口,到时候说不定还是得打一仗。
     还是庆郡王想出了办法,不派兵,但是“卖”一批军械装备给半岛,让他们先撑一撑。
     这个办法被采纳了。
     与此同时,闵都,闽浙总督署。
     汤潇逸拿着一本计划书来到了这儿。
     “儿子,你之前说的那个,钨丝灯泡,准备的怎么样了?”汤父看到汤潇逸,眼前一亮。
     汤潇逸摇了摇头:
     “爹,那玩意儿还不成熟,还得等一等,等明年过去才能搞。”
     汤潇逸只是半醉,知道自己说了什么。
     醒过来后他就仔细计划了一番,钨丝灯泡前景广阔,但是,技术不达标。
     目前还没有办法成熟的大规模低成本生产钨丝灯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汤潇逸看了一下,制作能给电灯使用的钨丝需要冶炼钨矿石、粉末冶金、压力加工等技术。
     不仅需要一万多点科技点,还需要重新购置一整套冶炼加工设备。
     现在没钱也没点,战争结束后再说。
     “爹,这是我对今年闵浙三省粮食出口和农作物种植进行的规划。”
     汤潇逸把计划书放在桌子上,
     “今后两年,闵浙三省内所有粮商进行商贸,必须在官府进行报备,违者以通匪罪论处。”
     “如果有多余的粮食要卖出,我们以市价进行收购,由常平仓或者夏尔洋行都可以,只能卖给我们。”
     “另外,现在各地种植的大烟数量其多,闵地多山,耕地本就稀少,还被烟土占据,我们要改变这种情况。”
     汤潇逸当了知府后才知道,闵都平远有近三分之一的耕地都被种了大烟。
     山里更恐怖,某些地方甚至超过半数耕地在种植大烟。
     本就稀缺的耕地资源被占用,怪不得饥荒一年比一年厉害。
     “粮食这东西,常平仓能收一些,但大烟,朝廷已经开禁,我们没办法禁。”
     “即便禁了,我们不能拒绝大烟入海关,还是有进口。”
     汤父为难的看着汤潇逸。
     事实就是,大烟挣钱,所以才这么多人种,一些百姓甚至是自发种植。
     “那就对本地种植加税,直接加税不行,那就设卡,以厘金的名义抽税。”
    &nb

第118章 战前(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