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半岛官军虽有小挫折,但尚未出现大败之势。”
     “另外,近几日,东瀛公使三番两次前来总理衙门,询问我们对半岛的看法。”
     “言语之中,多有撺掇我们出兵之意,对我军也多有称赞。”
     “这让奴才想到了闵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庆郡王的话一出口,朝堂瞬间成了蜂窝,嗡嗡嗡的。
     皇帝怒气冲冲的想说话,被太后一个眼神制止了,等了好一会儿后,朝臣议论的差不多了,太后才对李莲英使了个眼神。
     李莲英拿着皮鞭上前,甩了三鞭子。
     每甩一鞭子,还唱喝一声:
     “啪!”“肃静!”“啪!”“肃静!”“啪!”“肃静!”
     一套流程后,停了下来。
     “各位卿家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办法,都拿出来议一议。”
     皇太后不紧不慢的说道。
     “东瀛狼子野心,不可不防,闵乱是他们,这次怕又是他们做的,不给他们点教训,朝廷颜面何在?”
     “先是闵乱背后有东瀛人的身影,后是朝乱东瀛极为上心,说背后不是他们,怕也没人信。如此种种,东瀛怕是所图甚大,不可不防。”
     “区区东瀛,太后可下旨申饬,让其立刻上书认罪……”
     “认罪?一个认罪就过去了,那朝廷才是颜面尽失。皇上,太后,臣陈冠希请战!”
     “对!兵发半岛,还有北洋,兵法东瀛,朝廷养兵千日,也是到用他的时候了。”
     “太后,皇上,微臣以为,此事不可冲动行事,兵者,国之大事……”
     一番议论后,主战派主和派就分出来了。
     皇太后眉头皱了皱,眼皮子抬了抬,看向庆郡王:
     “庆王,你怎么看?”
     庆郡王刚爬起来,看点名到他头上,立马又趴了下去:
     “回太后话,奴才以为,是否申饬东瀛,还需从长计议,太后万寿在即,万不可冲动行事、妄动刀兵。”
     庆郡王话音刚落,就感到背后发凉,没说的,要是就这样结束,下了朝怕是瞬间就身败名裂了,赶紧圆了回来:
     “但半岛之事也不能任其发展,东瀛狼子野心在闵乱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可不防。”
     太后眉头舒展开来。
     今年是她60大寿,她可不想打仗。
     她40岁生日那年东瀛侵略台湾打了一仗,赢了也赔钱。50岁生日那年和法兰西人打了一仗,虽胜犹败。
     这60岁生日要是再打,那坊间传闻得变成什么样?
     还是庆王懂她。
     “庆王爷是个老持成重的,但朝廷也不能什么动作都没有,让东瀛以为咱怕他个撮尔小国了,此等小国,最是夜郎自大。”
     “庆王爷觉得,咱们该怎么办啊?”
     太后还在开心,但他不知道,等她70大寿,沙俄和东瀛就在他们的龙兴之地上大打出手。
     等她80,一战就爆发了。
     这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哈?(可能是巧合)。
     庆郡王趴在地上,眼睛一转,想到了汤潇逸慷慨解囊的模样:
     “回太后话,闵乱之时,绿营皆不可用,非是团练用命,怕是战乱还没平呢。”
     “奴才以为,可以此为制,调一员大将,团练关外,还得节制各军兵马,练几万强军。”
     “如此一来,即便半岛出事,进可进军平叛或拒倭,退可保关外不失。”
     太后点点头,做准备是可以的,关外是旗人的退路,不能丢:
     “好!就该如此。那庆王爷觉得,这事儿交给谁去办合适?”
     本来不应该直接问庆郡王的,但这些日子庆郡王一边张罗着给她过生日,一边给她修园子,一边还让大女儿给她送钱陪她乐呵。
     今天说话还这么合她心意。
     庆郡王趴在地上:
     “闵浙总督裕禄,知兵事,且熟悉关外军务,又观看了闵军建立,最是合适不过。”
     太后点了点头,这个人选不错,她还以为庆郡王是要随便选一个人呢。
     “那就着裕禄为钦差大臣,兼任盛京将军,节制关外诸将,总揽关外军事,总办团练。”
     “裕禄调走,闽浙总督的缺就出来了,庆王爷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太后想了想,觉得还是得补偿一下庆郡王。
     庆郡王趴在地上,眉头一挑,露出喜色,好在别人看不见:
     “太后,台澎巡抚汤牧之,公忠体国,精通洋务。闵军就是其子一手督办。”
     “当前倭寇屡屡挑衅,台澎距离倭寇也不远,让其署理闽浙总督事,也能震慑宵小。”
     太后点了点头:
     “那就着其署理吧。”
    喜欢。
  

第116章 大阅人选 总督离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