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有跨越式发展,本质上没有大变动。”
     “emmm……这个挺有意思,七千吨的岸防铁甲舰,和定镇一个路数。”
     汤潇逸看了几眼基本上就分成三类,而且主要集中在前两类,也就是小型岸防铁甲舰和中型巡洋舰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巡洋舰又分皮带甲和穹甲。
     只有一个七千吨级铁甲舰看起来比较激进,但一看草图,基本上就是在定镇的舰型上改的。
     放在十年前,这个设计还不错,算是潮流设计,但现在已经晚了。
     君权号都出来了,再用这个思路造船,顶多搞出一个缅因加强版。
     还在船厂就过时了。
     这就是当下海军发展的真实情况,大量新技术的应用,许多船还在船厂呢,就已经从主力舰沦为二线战舰。
     “三千吨级铁甲舰是我们的看法,新经费来源能保证四年内能拨款三到四艘的经费。”
     “这样的铁甲舰造出来后,既能咱们自己用,又能卖给其他三大舰队,增强他们都海防力量。”
     “即便是北洋,这个级别的船也能当做绝对主力舰使用。”
     郑景溪看汤潇逸好像又有新想法,连忙说道。
     这就是他们找汤潇逸来的原因,汤潇逸总有一些新想法,还能说服众人。
     现在的情况是,因为东瀛人的举动,朝廷给船政增加了财源,船政是要发大财了。
     一年大几十万甚至八九十万两额外造舰经费,是船政从未有过的宽裕日子。
     有了钱,就得花,但是怎么花?
     郑景溪和其他三位总司的想法是铁甲舰,以汤潇逸制作的三千吨级铁甲舰为蓝本,略微缩减动力和防御,以降低造价。
     这么一来,就能造好几艘,总得有个七八条战舰,才好意思叫舰队吧?
     目前闵海军能用的就只有福靖,一艘即将交付的福清,正在建造的装巡——才铺设好龙骨。
     加起来算才三艘。
     郑景溪知道皮特船厂有一艘,但汤潇逸好像是要卖的,他拿不准。
     就算全算上也才四艘,且其中两艘根本不能称为主力舰,闵海军真的寒酸。
     所以,他支持在质量有一定保证的情况下,追求数量,且同一级多造几艘,造价还会更便宜。
     如果能卖出去,那回款又能造新舰。
     “五千吨级巡洋舰是胡总司提出的,在原有基础上略微放大吨位,增强火力或者防御。”
     “对对对,这一级,分四五年也能造两三艘,算下来也不错。”郑尚青赶紧点头表示支持。
     “最后这个大型铁甲舰设计,是一个初步想法,西洋各国战舰越来越大,炮越来越粗,想要抗衡,还是需要大型战舰。”
     “而且大型战舰威慑力强……如果此次我们也有定镇一级的大舰,东瀛绝不敢这么嚣张。”
     “对对对,绝不敢嚣张。”郑景溪说完,郑尚青又连忙点头。
     惹的郑景溪不善的看着他,心里默默想着“看来工作还是布置的少了……”。
     “只能说大家的想法都没错,数量不足显得寒酸,遇到情况也捉襟见肘。”
     “而没有大舰,对敌人的威慑力就不够,而且未来这种情况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汤潇逸点了点头,然后拿起巡洋舰和大型铁甲舰图纸,重合到一起。
     “所以,我的意思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先开工一艘大型装甲巡洋舰。这次是真的装甲巡洋舰,不是皮带甲。”
     “具有大型战舰的威慑力,拥有一定装甲也能保证防御力。”
     “而较快的航速,能够快速反应,也能远洋航行,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制造大型战舰造成战舰数量不足的问题。”
     “一定程度上。”
     汤潇逸强调是一定程度上。
     “说说你的想法。”郑景溪还想着质疑一下,胡总司却若有所思的让汤潇逸说下去。
     “我说几个指标,第一吨位,七千至八千吨。”
     “防御,采用大面积152毫米以上硬化装甲,更新型号的硬化装甲,比现在我们采用的还要强,大概是现有装甲强度的1.3倍。价格会贵一些。”
     “火力,装备4门203毫米舰炮,14门152毫米速射炮,依旧不需要鱼雷或者撞角。”
     “动力,我们的动力系统还是比较可靠的,维持二十节左右的航速不成问题。”
     “这样一艘船在远东虽然称不上无敌,但面对所有敌人都有自己的优势。”
     汤潇逸说完,看向众人。
     “动力的话,我们能拿出一万五千马力动力组,当然具体要看船。”
     “装甲由汤稽查制作,那自然是没问题,火炮进口,同样没问题。”
     “就剩下造船经验,我们没造过大船……”
    喜欢。
  

第91章 蒸蒸日上的闵海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