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秦京茹悄悄拽了拽何雨柱的袖子:“你咋真弄这么大动静呀?”
     “这不是动静,是给你个交代。”何雨柱低声说,“我让你爸妈在村里抬得起头。”
     农村吃的是流水席,婚宴办了一整天。
     何雨柱没急着走,而是在秦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才拉着新娶的媳妇上了车,悄无声息地回了北京。
     一切风光,留在了那个小山村里。
     第二天一早,何雨柱刚进办公室,便接到杨厂长电话,让他立刻去一趟。
     到了厂长办公室,门还没推,里头已经传来一阵摔东西的声音。
     “这帮吃干饭的,天天喊着完成计划,一个月过去了,就给我轧出这么点钢!你让我怎么给上面交代!”
     杨厂长火气还没下去,见是何雨柱进来,才压了压嗓子,把烟头摁在烟灰缸里:“柱子,你回来得正好,825轧钢机那边调试是调好了,可产量怎么都上不去。”
     何雨柱皱了皱眉:“具体问题在哪儿?”
     “技术科说是设备问题,加热不均,节奏跟不上,轧机掉速严重。保全部又说是现场温度太高,轴承润滑不好。你让他们每人说一遍,全是设备问题,但就是没人敢拍胸脯说能把产量提上来。”
     “你意思是——”
     “我希望你去二车间坐镇一段时间,把这产量给我搞上去。”杨厂长语气缓了几分,顿了顿道,“我信你。”
     何雨柱点点头:“行。我去看看。”
     何雨柱来到二车间,二车间确实气氛不对。
     工人们干活的劲头不高,几个技术员围在图纸前头抓耳挠腮,似乎连自己机器怎么转都搞不清的样子。
     何雨柱一进车间,没有多说话,戴上安全帽,绕着设备一圈一圈看。
     之后,他站在控制台前,目光死死盯着轧制参数,不时低头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
     “产量上不去,主要是四个点。”五小时后,他直接把几个技术员叫到一起,开了个小型技术碰头会,“我说几个问题,咱们对照着改。”
     “第一,加热制度不合理。现在钢坯加热到1050度就推出来轧制,这温度太低,尤其是中厚板,轧不动,负载太大,主电机老掉速。必须重新设定程序,保证温度在1150到1180度之间。”
     “第二,轧制节奏太散。每炉钢坯轧完间隔时间长,三分钟轧一根,中间光换辊调速就用了一分半,节拍乱得一塌糊涂。我建议统一节拍,两分钟一根,前后衔接改成一人多岗,取消中间停顿。”
     “第三,润滑系统出了问题。轴承高温、摩擦大,轧制负荷本就高,再没油润滑,传动效率至少打了个七折。必须让保全部加夜班,把那两台老旧油泵更换掉。”
     “第四,你们轧制参数太保守了。苏联专家留下来的参数是个参考,但不是圣旨。现在钢材质量已经过检,完全可以在安全范围内放宽五个点的轧制比,进料速度提高百分之二十。”
     几位技术员都听傻了。设备组长支吾道:“何主任,你怎么知道这些?这……这些数据连我们都没测出来。”
    喜欢。
  

第113章 异地婚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