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番外自传篇 冯太后(一)[1/2页]

文昭皇后传 芊语嫣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叫冯澄,出生于北燕王朝
     父亲冯朗为祖父的次子
     父亲的一生便如他的名字一般明朗
     便给我取名为澄,兄长为熙
     父亲说,希望我们兄妹二人的一生也能澄熙清明,无忧无虑
     五岁之前,我是北燕王朝最尊贵,最幸福的阿澄公主
     每日最喜欢做的事便是跟在哥哥左后
     陪他一起玩,一起做功课,做他的小跟班
     那段日子是我们兄妹最快乐的时光
     六岁那年,一切的变了
     北燕被大魏太武皇帝灭族
     我永生都忘不了那日,整个都城的打杀声,哭泣声
     从早上一直持续到深夜
     一个又一个,横尸遍野北燕人成为政治的牺牲者
     本就生着重病的皇祖父,在那一日万般心酸和无奈中
     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父亲在祖父的房中,对着他的尸体一个人坐了一整日
     第二日,天刚破晓
     父亲下定了决心,带着母亲和我,与哥哥一同走出宫门
     双手奉上了用血泪写了一整夜归降书,只为保家人一条命
     他在赌太武帝是会在乎名声,不会赶尽杀绝
     父亲赌对了
     从那日起,堂堂北燕太子,被贬做雍州刺史,与叔父一家举迁雍州
     父亲说,叔父是这世上如今唯一的亲人了,自要事事护他周全
     可没曾想,便是父亲这一时的心软和善意
     既将所有人带上了不归路
     那年,柔然与边境来犯
     叔父被蒙蔽了心智,被柔然许诺会助他日后恢复北燕,成为至高无上的君王
     叔父一早便不满同为亲兄弟,父亲却备受祖父重视
     当初的太子位置也是觊觎了不少年
     叔父反了,投靠了柔然
     北燕冯氏假意投降,勾结外部,一桩桩莫须有的罪名
     太武帝大怒,又是一个刀光剑影的夜里
     父亲被杀,母亲殉情,葬身火海
     哥哥被人掳走,生死不明
     而年仅十岁的我,被带进那仿佛会吃人的皇宫
     又脏又黑
     每日都有不同的尸首被抬出随意掩埋的掖廷,成了我的栖身地
     说它是人间炼狱也毫不夸张,我怕,我惧,我哭
     可每一次换来的却是更为严厉的刑法和更脏的活计
     犹记得初入掖廷的第四个月,因着长期的担惊受怕和衣食不周,劳累过度,
     我重重的病了一场,高烧了三日无一人问津
     看守的那内监说,这掖廷从不缺死人和废人
     想起那深重的国仇家恨,想起那下落不明的哥哥
     以及冯氏家族剩余的族人,我只觉得更痛
     是啊,皇宫不缺死人,可缺的是死里逃生,不认命的人
     我努力撑着自己不要倒下
     又一日晚膳时分,趁着掖廷换职的空隙
     我拼劲了全力跑出了那吃人的牢笼
     我不知自己哪里来的力气,只知道不能停
     一旦停了,便是再没有了一丝一毫生的希望
     后来追赶的人越来越多,我只觉得自己真的要撑不下去了
     就在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倒下之余,我被一男子牢牢的抱在了怀里
     后来我再醒来时,便已彻底脱身于那将死之地
     金碧辉煌的殿宇,让我一度以为自己已经死了
     上苍不忍我再受折磨,让我死后到了天上
     后来伺候的宫人告诉我,是太子的近臣中书侍郎李奕救了我
     并将我带到太子身边
     太子仁厚,见我小小小年纪受此苦难,浑身上下没一块好皮
     瘦弱如鸡,便私自下令,将我留在身边为侍奉宫人
     尽管依旧是下苦劳累的,但我只觉得自己便如重生了一般
     对李奕,对太子,便如再生恩人,誓死要报答他们二人
     在伺候太子的那些日子,我参与和见证了他的喜怒哀乐和辛苦
     也时不时的为他分忧开解
     他说我是懂他的,可只有我自己知道
     无论多么尊贵之人,也是有烦恼和诸多无能为力的
     我能帮他的不多,但也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只为让他舒心
     伺候太子的那几年,是我除过在北燕以外
     过的最开心的时光,那些日子,我既渐渐的被太子感化
     他让我试着放下仇恨,开始新的生活
     太子三年,景穆帝被权臣宗爱勾结后宫谋害
     病了一场,就再也没能醒来
     次年,太子括拔浚继位。
     那年皇宫浩荡,人人不安
     成帝雷霆手段,诛杀了以宗爱为首的权臣及家眷,共计三十六人
     彻底改变了朝廷的风向,人人敬之畏之,不敢再有放肆者
     成帝问我,是否害怕这样的他?
     我答: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天下之威,恩威并济,方得永久。
     成帝又问我,是否愿意继续跟着他共赴这江山盛世?
     若我不愿,也可放我自由
     并替我寻找那些失散的族人,让我们重聚
     消我们的罪籍,让我们堂堂正正谋生做人
     那日,我哭了好久。
     后来,我紧紧握住成帝的手告诉他
     前路险阻,我不愿让你独自承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成帝登基半年后,我成了他的贵人
     次年,因着恩宠和重视,得升贵嫔
     可也就那一年,常太后找到了我
     他说成帝对我的恩待,已是这后宫第一人
     打元皇后离世,后宫无主多年
     常太后说,愿助我达到自己所愿,但要求我保她一世荣华
     其实我挺敬佩常太后的,一介乳母,只因养育和看顾成帝
     对他无有忠心,在他年幼之时,一次次的护他性命
     不被那后宫的血雨腥风,伤害分毫
     她赌的便是成帝的良善和重情,破例将她供养为太后尊荣
     可毕竟不是亲生母子
     常太后的这些年,又何尝不是过的如履薄冰
     生怕成帝的一念之差,便让她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她找上了我
     可我也深知,成帝对自己又何尝不是恩大于情
     在这深宫中最不缺的便是女人
     而我的这份恩宠,又能维持多久呢?
     我这一生是否还有别的出路,一切未知
     而常太后,或许是可以成为我向上继续爬的助力
     两日后,为表忠心,我毫不犹豫的喝下了常太后赐下的绝子汤
     自此之后,我与常太后便是一丘之貉
     在后宫中,没少铲除异,不着痕迹的沾染了不少性命
     人人都在背后骂我,恨我,可我从不放在心上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愿赌为输
     有什么想不开的,不过都是弱者的无畏反抗罢了
     三年后,我顺利登上后位,成为了成帝的皇后
     荣登后位,我立即着手安排寻找哥哥和失散的族人
     成帝自然是知情的,可他并没有阻止我
     断断续续一年之久,我终于从信阳边军的队伍中
     打听到了哥哥的下落,并让人好生将他接回了平城
     当年失散,哥哥被柔然劫走,受尽苦难
     景穆帝一举攻破柔然,收腹边境,哥哥又辗转从军,一路南下
     因着胆识和谋略过人,在军中也有了一席之位,位成大将军
     兄长也一直未曾停止过寻找我与族人
     时隔八年后,当我们已成人中龙凤的兄妹再相见时,泪水止不住流
     那日,我向哥哥许下承诺,从今往后
     只要我还活在世间一日,必保冯家满族荣耀终生
     为着这般誓言,我也算是奉上了自己的一生
     在哥哥的助力下,北燕剩余的冯氏族人也全部相聚
     成帝看在我的面子上,对冯氏众人一一进行了封赏和高官厚禄
     也迫使我们,不得不彻底放下仇恨,忠心尽力,为大魏效忠
     可尽管我们一再收敛,可依旧是引起那些个鲜卑贵族和老臣们的不满
     他们联合众议,说北燕族人不可居大魏重职
     那些个顽固臣子们,没少逼迫成帝,成帝不堪其扰
     他虽未对冯氏做什么,可渐渐的
     我能感觉到他的疏远和不甚信任,他动摇了
     可木已成舟,冯家再也不是那任人宰割之徒
     这些年,李奕与我便如知心好友一般,总是能解我忧愁,宽我难过
     一心帮衬我与养子括拔弘
     我对李奕也是委重用,我拉拢了以李家为首的朝中要好臣民
     与那些个贵族们分庭抗礼,斗智斗勇
     这一斗便又是两年
     两年内,成帝圣体不堪操劳,又时常又心结难郁,终是病倒了
     当初的皇后之位,是他请我坐的
     可又对我多有疑心和堤防
     这些年一个又一个的恩宠后妃,虚设中宫
     可我对他却没有怨
     在他生病期间,衣不解带,亲尝药物
     日复一日的照顾他,不知辛苦
     这些贤良之名,自然也传出了宫里,人人称赞皇后大度宽厚
     成帝终于还是没能熬住,缠绵病榻的次年便去了
     我悲痛欲绝
     圣体起灵的当日,我在文武百官和皇家贵戚,众目睽睽下
     毅然决然的撞向那梓棺,势必要追随成帝而去
     还是李奕誓死拦住了我
     哥哥带头深呼我的大义
     李奕为首的朝臣劝我新帝还年幼,大魏不能没有主心骨
     我被宫人搀扶回内宫,关闭宫门,整整消沉了一月
     自那以后,朝中再无任何反对我,反对冯家的声音
     以皇太后的名义辅佐弘儿垂帘听政的那一日
     看着底下俯首称拜的众人
     我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是对以往的告别
     弘儿这孩子在六岁的时候便没了生母
     我真正养育她的时间也只有六年,这孩子本也是孝顺的
     可他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
     又常听他父皇对我的不满和猜忌
     也

番外自传篇 冯太后(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