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精通古文字的学士,对苏墨所译内容进行核实。
侍女领命而去,不一时,携一学士归来。此学士名唤林逸,亦对古文字学颇有研究。南宫嘉雯将密信递于林逸,令其详加核查。林逸接信在手,细细观察,眉头微蹙,似有所疑,然他不敢怠慢,当即坐于案前,手持典籍,与密信字迹逐一比对。
时光荏苒,约莫一个时辰过后,林逸终有所得,他起身拱手,向南宫嘉雯禀道:“贵妃娘娘,微臣已对苏墨公公所译内容进行核实,其译解大致无误。此信所言,确如苏墨公公所译,外邦有股势力,欲与我朝交恶,扩张领土。他们暗中勾结朝中之人,图谋不轨,而外邦使者此番擅闯古刹,实则是他们所遣,欲以此为衅,挑起争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宫嘉雯闻此,神色愈发凝重,黛眉紧锁,沉吟不语。林逸见状,心中亦觉事态严重,不敢有丝毫懈怠,恭声道:“贵妃娘娘,此事干系重大,微臣愿竭尽所能,协助娘娘查清真相。”
南宫嘉雯听后,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赞许,她深知,此时正值国家多事之秋,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于是,她沉声道:“林学士,你所言极是。此事关乎国体,亦涉邦交,需谨慎对待。本宫即刻命人将你调入大理寺,协助审讯外邦使者,务求从其口中挖出更多线索。”
林逸闻令,神色肃然,躬身领命道:“微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娘娘所托。”
说完,林逸转身欲去,忽又似想起什么,复又转身,拱手道:“娘娘,微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南宫嘉雯见状,微微颔首,道:“林学士但说无妨。”
林逸听后,稍整衣冠,正色而言:“娘娘,微臣以为,此事既涉外邦,又关朝中,其背后或许有更为复杂的纠葛。微臣在审讯外邦使者时,或可借机探查其言行举止,以求寻得蛛丝马迹。然朝中之人,若真有其事,则必隐秘甚深,不易察觉。微臣斗胆建议,娘娘可暗中留意朝中动向,或可有所发现。”
南宫嘉雯闻林逸之言,神色愈显深沉,眸中闪过一丝睿智之光,缓缓言道:“林学士所言极是,此事背后或许隐藏着更为错综复杂的纠葛。本宫自当暗中留意朝中动向,亦会命人加强对那外邦使者的监视,以防其有所图谋。”
说完,南宫嘉雯轻挥衣袖,示意林逸退下。林逸躬身行礼,转身离去,心中暗自思量,此番定要不辱使命,协助南宫嘉雯查清真相。
林逸退出南宫嘉雯居所,心怀忐忑,步履匆匆,直趋大理寺而去。来到寺中,即刻着手审讯外邦使者一事,与大理寺官员协同作业,不敢稍有懈怠。
林逸至大理寺后,即刻与外邦使者对峙。
使者初时狡辩,言辞闪烁,不欲吐实。
林逸见状,不动声色,命人取来刑具,缓缓置于案前,目光如炬,直视使者,沉声道:“尔等外邦之人,擅闯我朝古刹,已属大罪。今又有所隐瞒,莫非想受皮肉之苦?”
使者闻林逸所言,神色渐变,目光闪烁不定,似欲言又止。林逸察其色,知他心有所惧,于是乘胜追击,厉声道:“尔等所为,已犯我朝律法,若再隐瞒不报,必受严惩。本官念尔等远道而来,或有苦衷,若肯吐露实情,或可网开一面。”
使者闻林逸厉声所言,身躯微颤,神色惶恐,终是抵不住压力,双膝一曲,跪倒在地,颤声道:“大人饶命,小人愿招。”说完后,他以额触地,叩首不已。
林逸见状,嘴角微扬,然神色依旧肃然,挥手示意身旁差役,令他记下使者所言。
差役领命,即刻执笔疾书,不敢稍有遗漏。
使者颤声而言,道其受人指使,实非本意。言及指使之人,却讳莫如深,只道是神秘莫测,不知其具体身份。林逸闻此,心中暗自思量,此中必有蹊跷。然面上却不露声色,厉声道:“尔等既有苦衷,便需坦诚相告,若有半句虚言,定不轻饶。”
使者连连叩首,誓称所言属实,无有半句虚言。林逸见其状,知已问不出更多,于是挥手令其退下,待日后再审。使者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退出大理寺,心中暗自庆幸,此番终是逃过一劫。
喜欢。
第178章 风起云涌(25)[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