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作吓得瑟瑟发抖,双腿一软跪了下来。南宫嘉雯松开手,低声问道:“此信何人所写?欲送往何处?”
细作战战兢兢,低语道:“此信乃魏王殿下亲笔,欲送予吴王殿下,言及萧淑妃欲借高祖遗诏之事,挑拨二王关系,实则欲与吴王联手,共谋魏王。”
南宫嘉雯闻此,玉容之上闪过一丝冷笑,心中暗道:“萧淑妃啊萧淑妃,你欲借刀杀人,离间二王,却未料本宫早已洞察先机。”
她轻抚密信,眸光如炬,似欲穿透其中的隐秘。
思忖片刻,南宫嘉雯心生一计,决定顺水推舟,将此事加以利用,以化解二王之争。于是,她低声对细作道:“尔等须得继续留意二王军中动静,有任何风吹草动,即刻来报。此信本宫自有用处,尔等不必多问。”
细作领命,神色惶恐中带着几分坚定,转身匆匆离去,隐入密林之中。
南宫嘉雯手持密信,玉容之上冷峻异常,眸光如炬,似欲穿透这宫廷深处的重重迷雾,她轻步移到一处隐秘之地,拆开密信,细细阅读。信中言辞激愤,却透露出魏王李泰对萧淑妃与吴王李恪联手的深深疑虑与愤怒。南宫嘉雯阅罢,玉手轻捻信纸,心中暗自思量:“萧淑妃此举,实乃险招。然本宫既已洞察其计,自当将计就计,以化解二王之争,保全宫廷安宁。”
于是,南宫嘉雯复又凝思,欲寻一妙计以应对。忽忆及昔日高祖在位时,曾赐给诸王一枚玉佩,言及此玉佩能保家国平安,兄弟和睦。贵妃心生一计,欲借此玉佩之事,复高祖之训,使二王罢兵言和。
次日清晨,南宫嘉雯身着华服,手持玉佩,在侍女的簇拥下,缓缓步入二王对峙之地。两军将士见贵妃驾到,皆跪拜行礼,战意稍减。南宫嘉雯玉容端庄,眸光温和,她高声说道:“本宫闻二王相争,特来劝和。昔日高祖赐诸王玉佩,言及兄弟和睦,家国平安。今日本宫欲借此玉佩,复高祖之训,望二王能罢兵言和,共保宫廷安宁。”
说完,南宫嘉雯轻移莲步,至二王马前,将玉佩高举,其色温润,其光柔和,映照于二王面上,似触其心弦。魏王李泰凝视玉佩,忆及往昔高祖之训,兄弟情深,心中愤懑稍减;吴王李恪亦望之,眉宇间愁绪渐散,似有触动。
南宫嘉雯见状,心中暗喜,复道:“二位殿下皆乃皇室栋梁,当以家国为重,兄弟为辅。今若因私怨而起刀兵,非但有违高祖遗训,亦将置宫廷于动荡之中,百姓何安?望二位殿下三思。”
李泰闻此,沉吟片刻,终道:“南宫贵妃所言极是,本王亦不愿兄弟相残,然此事关乎本王清白,不可不查。”
说完,目光转向吴王李恪,似有期待。
李恪亦道:“本王亦然,不愿因误会而与四皇弟相争。但萧淑妃之计,亦不可不防。”
南宫嘉雯闻二王之言,玉容之上露出欣慰之色,轻声道:“二位殿下能如此深明大义,实乃宫廷之福,百姓之幸。至于萧淑妃之计,本宫自有计较,必不叫其得逞。”
说完,贵妃轻挥玉手,侍女呈上一封密信,正是昨日所截获之魏王手书。南宫嘉雯将信展于二王面前,道:“此乃魏王殿下亲笔,言及萧淑妃欲借高祖遗诏之事,挑拨二王关系。本宫已查明,此信确为萧淑妃所为,然其用意,实则是欲借二位殿下之手,消耗彼此势力,其居心叵测,可见一斑。”
李泰闻此,怒目圆睁,拍案而起:“萧淑妃此贼妇,竟敢如此算计本王!本王誓要将其碎尸万段!”
李恪亦神色凝重,道:“此计若成,我兄弟二人必将两败俱伤,宫廷亦将动荡不安。幸得南宫贵妃洞察先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南宫嘉雯见二王已有共识
第167章 风起云涌(1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