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在江南称吴王,他们都已称王建制,咱们梁山占地千里,带甲十万,难道还要屈居人下,仍叫39;头领39;吗?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话音刚落,萧嘉穗也站了起来:34;柴大官人说得是。哥哥,如今山东已定,当有个名号,才能号令全境,与田虎、王庆、方腊分庭抗礼,也让朝廷不敢小觑。依属下看,哥哥当称王,以安民心,以固基业。34;
厅内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王伦身上。王伦放下酒杯,手指轻轻叩着案几。他心里清楚,柴进和萧嘉穗说得没错。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比谁都明白,在这个乱世,名分至关重要。田虎、王庆、方腊称王,看似狂妄,实则是在凝聚人心,划定势力范围。梁山若只满足于34;头领34;之名,连境内的百姓也会觉得底气不足。
可他还是犹豫。他想起刚穿越来时,只是想在这乱世活下去,从未想过称王称霸。这些年南征北战,手上沾了太多血,他怕自己一旦称王,会迷失在权力里,忘了最初的誓言。
34;王头领,34;张叔夜忽然开口,他原是朝廷命官,投降梁山后,多在幕后辅佐萧嘉穗处理政务,34;称王并非为了虚名,而是为了正名。山东境内,新官刚立,法度初建,若无名号,何以号令百官?何以与邻邦交涉?田虎、王庆之流,虽称王道寡,却也占了先机。哥哥若再犹豫,恐失民心,也让弟兄们寒心。34;
宗泽也道:34;张公所言极是。老夫曾任地方官,深知名分的重要性。百姓认的是王法。
王伦看向萧嘉穗,见他眼中满是期待和坚定。这些日子,萧嘉穗主持考选官员,制定税法,处理政务井井有条,其才干远在吴用之上,确实有首辅之才。有这样的人辅佐,自己或许真的可以试试。
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34;诸位弟兄,张公、宗先生所言,我都懂了。称王,不是为了我王伦一人,是为了山东的百姓,为了牺牲的弟兄,为了咱们打下的这片江山。34;
厅内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李逵更是跳上桌子,大喊:34;哥哥称王!哥哥称王!34;
王伦抬手示意安静:34;好,便依诸位所言。明日,大年初一,在聚义厅前,我正式称王,自号39;梁39;,自称39;梁王39;!34;
众人欢呼雀跃,纷纷举杯相庆。王伦又道:34;自今日起,政务由萧嘉穗总领,官称39;左辅39;,总理朝政;朱武为39;右弼39;,辅佐处理军务;杜壆、卢俊义分掌兵权,镇守东西两线。
萧嘉穗上前一步:34;属下必不负哥哥所托,定让山东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大年初一,天刚亮,聚义厅前便挤满了人。不仅是梁山的弟兄,还有各州赶来的新官、乡绅,甚至不少百姓也早早等在山下,想亲眼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辰时三刻,王伦身着衮龙袍,头戴冲天冠,在萧嘉穗、柴进等人的簇拥下,缓步走上早已搭好的高台。这龙袍是萧嘉穗让侯建连夜赶制的,虽不如皇宫里的华美,却也威严庄重。
张叔夜手持祭文,高声宣读:34;维大宋宣和某年正月初一,山东义士王伦,承天应人,以山东全境为基,建国号梁,自称梁王。誓曰:兴农桑,薄赋税,清吏治,安百姓,抗暴政,护齐鲁......34;
祭文读罢,王伦对着天地叩拜,然后转身面对众人,朗声道:34;诸位,今日我王伦称王,非为一己之私,实为山东千万百姓。从今日起,梁山便是梁国,山东便是我梁国的疆土。凡我梁国子民,不分贵贱,皆有田种,有饭吃,有书读!凡我梁国官员,若敢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定斩不饶!34;
台下百姓高呼千岁,声震山谷。有个老农捧着新收的小米,挤到台前:34;梁王千岁!托您的福,俺家今年才有小米过年啊!34;
王伦走下台,接过老农的小米,笑道:34;这小米,是百姓的心血,也是我梁的根基。往后,咱们一起把日子过好。34;
仪式结束后,王伦回到聚义厅——如今该叫34;朝堂34;了。萧嘉穗呈上早已拟好的新政:34;哥哥,这是今年的春耕计划,各州需增开荒地万亩,兴修水利二十处。还有,新科进士已分派各县,属下建议再设39;农桑司39;,专管农事。34;
王伦接过来看了看,点头道:34;就依你所奏。另外,传旨各州,凡年满七岁的孩童,皆需入学,学费梁山承担。
窗外,阳光正好,积雪开始融化,露出下面湿润的泥土。聚义厅外,孩子们在放鞭炮,笑声阵阵。王伦望着窗外,忽然想起孔端友昨日送来的春联:34;苛政去时千门暖,仁风到处万户春。34;
他知道,称王只是开始,前路还有无数艰难险阻。但只要守住34;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34;的初心,有萧嘉穗这样的能臣辅佐,有弟兄们的支持,这山东的春天,定会来得更热烈,更长久。
远处的靖忠庙里,香火袅袅,仿佛那些牺牲的弟兄们,也在为这片新生的土地,送上无声的祝福。
喜欢。
第21章 自封梁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