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跑回府内。
镇北侯府书房内,气氛肃杀。阿月(林汐月)一身玄色劲装,未着钗环,正凝眉看着案上堆积如山的卷宗和地图。她此次秘密回京,正是为了暗中彻查镇北军中盘根错节的贪腐军需大案,此事牵涉极广,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侯爷。” 刚才那绿衣丫鬟轻手轻脚地进来,低声禀报,“刚才…门口有个面相挺英俊的书生,说有十万火急的事要见您,被…被公子撞见,给轰走了,还…还让人把他扔旁边巷子里了。”
阿月头也未抬,目光依旧停留在卷宗上,清冷的声音不带一丝波澜:“知道了。下去吧。” 一个陌生书生?十万火急?在她此刻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比眼前这桩足以动摇国本的军需案更重要。林修闲的跋扈她心知肚明,但此刻她无暇分心去管这些无关紧要的闲事,更不想节外生枝。她只想尽快找到铁证,将那些蛀虫绳之以法。
丫鬟应声退下。书房内只剩下阿月翻动卷宗的沙沙声,和窗外透进的、带着凉意的晨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巷子里,穆之扶着冰冷的墙壁,剧烈地喘息着。强闯不行,报信无人理会。他看着那高耸的侯府围墙,仿佛看到了命运冰冷的嘲弄。即使带着“先知”,在这权力与冷漠交织的壁垒前,个人的力量依旧如此渺小。
“只能…从长计议了。” 穆之抹去嘴角因挣扎磕破的血迹,眼神从愤怒不甘渐渐沉淀为深沉的冰冷和决绝。他不能被困在这里,他需要力量,需要能撬动这壁垒的身份!
放榜之日,贡院外依旧是人山人海,喧嚣鼎沸。金榜高悬,无数目光聚焦其上,寻找着改变命运的名字。
穆之站在人群外围,半边脸的红肿已消退大半,但仔细看仍有些痕迹。他目光平静地扫过金榜前列,果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榜眼!而上次的榜眼周正臣,这次成了探花!果然探花还得看脸!
他心中了然。前世,他故意在琼林宴上表现出色,引得吏部尚书上官止之女上官韵青睐,被榜下捉婿。他顺水推舟,目的就是借此得罪权倾朝野的上官止,从而被“贬”出京城,获得去通县(当年李家村大火案的地方)查卷宗的机会。结果,通县卷宗早已被篡改销毁,他空耗了两年光阴。
而这一次,他不会再走这条弯路!他深知通县卷宗早已是死局,去了也是徒劳。在觐见皇帝陛下的琼林宴上,他刻意“疏忽”——头发微乱(故意扯松了几缕),衣袍沾染了不易察觉的墨点(自己弹上去的),更在回答陛下垂询时,刻意引用了两句冷僻到近乎晦涩、甚至有些不合时宜的古语,显得迂腐又木讷。
果然,当上官止带着女儿上官韵在屏风后“相看”新科进士时,上官韵的目光只在穆之身上停留了一瞬,便嫌恶地撇开了嘴,低声对父亲道:“父亲,那个榜眼…看着呆头呆脑的,衣冠不整,言语无趣,毫无风流气度可言,女儿才不要!”
上官止捋须,目光扫过穆之,也微微皱眉,显然对这个“呆板”的榜眼并无兴趣,目光转而投向了容貌周正、气质儒雅、应对得体的新科探花——周正臣。
“嗯,正臣倒是不错。” 上官止微微颔首。
最终,在无数人艳羡或嫉妒的目光中,周正臣成了上官止的乘龙快婿,被“捉”入相府。而穆之,则作为榜眼,按部就班地接受了翰林院编修的职位,留在了京城。
看着被上官府家丁簇拥着、意气风发又带着一丝茫然的周正臣,穆之站在人群中,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冰冷的弧度。这幻境中的轨迹,已然被他强行扭转了一角。他不再是那个被“流放”通县的七品县令,而是留在了风暴的中心——京城翰林院。
下一步,他需要利用这个身份,更快地接触核心,积蓄力量,不仅要破开这诡异的幻境,更要找到改变阿月命运、甚至揪出幕后黑手——的方法!这盘以他人生为棋局的死棋,他要自己来破!
喜欢。
第15章 梦蝶引·镇北侯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