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地势稍高的假山石上,浑浊的眼睛半开半阖,仿佛在打盹。然而,当阿月被那股强横气息阻隔的瞬间,他握着酒葫芦的手指微微一动。
“哼,” 他低不可闻地哼了一声,灌了口酒,目光似无意地扫过张府别院的方向,“张老儿家里,还养着这么个见不得光的‘门神?火气不小,功夫…倒也马马虎虎。” 他清晰地捕捉到了那股一闪而逝、刻意压抑却依旧强横的内力波动,印证了阿月的遭遇,也锁定了这股力量的源头——张府供奉的高手!
穆之居中调度,同时密切关注各方进展。当火势在东野轩的努力和众人合力下终于被控制住(藏书阁主体结构受损严重,但未完全坍塌,部分典籍被焚毁),慕婉儿第一时间将那片珍贵的竹简交到他手中。
在客栈油灯下,穆之用湿布和软毛刷,极其小心地清理竹简,借助放大镜仔细辨认每一个残留的刻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人名关联: “林之”极可能是失踪的寒门学子“林之远”;“王瑞”对应溺亡的“王瑞安”;“刘清”无疑就是刚刚暴毙的“刘文清”学政!
数字疑云:“拾柒”、“伍佰”、“叁仟”!这些数字刻在人名之后,绝非页码或编号!穆之思维飞转:
金额?“拾柒两”?“伍佰两”?“叁仟两”?这像是某种交易或买命钱的记录!刘学政名字后的“叁仟”,价值远超前两人,符合其身份和“异议”可能带来的“麻烦”程度。
日期?“拾柒日”、“伍佰号”(某种暗号?)、“叁仟号”?但结合人名,更像金额。
名次?秋闱名次?但数字过大且不连贯,可能性较低。
推断:这片残简,极可能是记载着科举舞弊或清除异己黑幕交易的关键名单!记录着某些人(可能是张氏或其代理人)为“处理”掉林之远、王瑞安付出的代价(伍佰两?),以及为除掉刘学政付出的更高昂的代价(叁仟两?)!“拾柒”可能是另一名未被发现的受害者代号或金额!
核心:焚书毁证,黑幕浮现
这场突如其来的藏书阁大火,其目的昭然若揭——毁灭证据!凶手(或幕后主使)试图将可能记录着科举舞弊、买凶杀人、权钱交易等惊天黑幕的档案付之一炬,彻底抹去痕迹。
然而,天网恢恢。这片侥幸逃过烈焰的断简,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惊雷,照亮了重重迷雾:
直接关联:它将此前看似孤立的溪边书生(可能也是名单上的人?)、失踪/死亡学子、暴毙学政案件直接串联起来,指向一个庞大、系统性的罪恶链条。
指向核心:名单上的人物(受害者)和数字(交易金额?),直指科举舞弊和清除异己的核心黑幕!刘学政之死的原因(对秋闱安排有异议)在此得到了冰冷而残酷的印证。
黑手身份: 有能力在书院核心藏书阁纵火,并能调动供奉高手阻挠追查的,其势力范围已不言而喻——张氏家族,及其掌控的汉阳书院体系!
作案风格延续:与孙瘸子案类似,此次也是以毁灭(焚书)来掩盖真相,延续了幕后黑手冷酷、缜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风格。
穆之紧紧握着这片温润又冰冷的竹简,指尖仿佛能感受到其上残留的火焰温度和刻痕的力度。这不再仅仅是几桩命案,这是一场动摇国本(科举取士)的惊天阴谋!其根须,已深深扎入汉阳书院这“文脉圣地”的沃土之下,由张氏这株盘根错节的巨树汲取养分。
“好一个‘书香门第!好一个‘文教昌盛!”穆之的声音冷冽如冰,“这竹简上的每一笔刻痕,都沾着无辜者的血泪!既然火都烧不尽这黑幕,那就让我们来…犁庭扫穴!” 追查数字的含义(尤其是“拾柒”)、锁定竹简可能的来源(谁记录的?藏在何处?)、以及如何突破张府供奉高手的阻挠获取更多直接证据,成为下一步行动的重中之重。汉城的天空,被这场大火烧得更亮,却也照出了更深的黑暗。
喜欢。
第29章 儒蚀汉城·断简藏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