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章 不能胡乱分割战区[2/2页]

我,薯条,苏联英雄 训练失败的科学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
     只是水平确实不足的薯条君,面对9个苏军高级军官给出的方案,确实想不出多少改进方案。
     “他娘的,日子不过了,看我微操到每一个地方,我就不信不能逆天改命!”
     不愿意放弃一切希望的薯条君,做出了最后的倔强,无视系统再三给出的,不要过度划分战区的警告,直接将西方面军切了个“稀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如果不是每个战区都有苏军编制的最低限制,外加“狗哨”作为方面军司令,确实不知道,苏军每个营,每个连的防御阵地在哪。
     薯条君大概,真的会将这场两百多万人参加的大战役,变成无数个战地超人熟悉的连级战斗。
     那么如此一番操作之后,首先要从哪里下手呢?
     毕竟“莽夫”附体结束后,因为过往系统警告的离奇威力。
     已经对于系统的一切警告都放大三倍观察的薯条君,也不得不认真思考,系统对于过度划分战区的风险提示,主要是指哪个方面。
     并立即意识到,第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就是,不同战区之间时间线收束时,会造成的互相影响。
     “那么,岂不是应该从影响最小的地方,开始?”
     所以就决定是你了,第10集团群的南部大块。
     (一些解释:
     两百多万人参加
     德军145万,苏军79万,加起来224万人。)
     …………………………
     战地时间6月23日上午7时,在驻扎在扎宾卡附近的机械化第14军,发起反击前,薯条君离开了布列斯特第4集团军战区。
     进入了当前正在抵挡,德军步兵攻势,并且认为成功堵住了德军主力突进的,第10集团军南部战区。
     “那么,行动吧!”
     薯条君,一股脑从古拉格体系,拉出了一个班的“通信兵”,让他们和暴风兵小队一起,带着如假包换的“方面军司令部命令”,去找所有能找到的苏军部队。
     意图以最快速度,在这一战区,建立起一个强而有力的苏军集群。
     好为实现后续战略意图,打下坚实的战力基础。
     (一些解释:
     1、成功堵住了德军主力突进
     巴甫洛夫在失去对于前线情况的掌握后,依据自己的静态防御阵地,与从前线获得的最后报告,对德军的战略意图进行了判断。
     在巴甫洛夫眼里,德军用少量坦克绕过防线薄弱环节,
     (第3集团军在格罗德诺地区的部队,部分面对了德第3装甲集群的坦克,苏第4集团军在布列斯特地区的部队,部分面对了德第2装甲集群的坦克。)
     正面使用步兵和炮兵发动猛烈进攻。
     (第10集团军,遭到德军第4、第9两个步兵集团军的辅助攻势。)
     是为了夺取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两侧河流上的桥头堡,将主力部队,送入比亚韦斯特开阔地,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其装甲部队快速突进的优势。
     因此,巴甫洛夫要求主力部队,全力封堵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的防线,并让机械化第6军,与机械化第14军前往封堵两翼的破口。
     这一战略错判,导致巴甫洛夫表现的像把西方面军主力,亲自送进德军的包围圈一样。
     但这是我们作为后来者,在知晓的德国人,擦过西方面军两翼的坦克部队,才是德军主力。
     和德军巨大的,整个包围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乃至整个白俄罗斯西部的野心后,才能做出的评价。
     而对于当事人来说,
     前者是巴甫洛夫,只能依靠战略水平进行的猜测,但却完全没有任何信息来源证明。
     后者则是巴甫洛夫,基于自身坦克理论(苏军对西班牙与苏芬战争经验的错误解读),所无法想象的事情。
     所以巴甫洛夫这一重大错误,除去其自身水平实在不够外,也和西方面军拉胯的通信组织能力,与苏军作战理论在二战前的落后,分不开关系。
     PS:战略错判是西部三个方面军全部犯了的错误,只是西方面军的巴甫洛夫,在错误的敌我强度判断下,梭哈的太狠,所以糟的最重。
     2、方面军司令命令
     由西方面军司令“狗哨”亲自签发的命令,怎么不算西方面军司令的命令呢?)
    喜欢。
  

第4章 不能胡乱分割战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