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又跳出个愤青:“讲的啥玩意,军队这么久没想过后路吗?这些人早晚被政治玩死。”
     说完丢下一颗臭鸡蛋,开心的跑了!
     老头被五雷轰顶,道心不稳,心态差点崩了!
     又一个愤青跳出来道:“逗是不一样。”
     丢下4颗臭鸡蛋,开心的跳走了!
     老头云里雾里的,啥意思,没明白。
     老头继续着他的编故事工作。
     在这些人的口口相传之下,护国军俨然成为救世主了!
     这样的说书摊可不止一个,每个人编的故事还都不一样。
     再加上广播里讲的护国军大捷的事迹。
     好家伙,前边讲书的,不管讲的多离谱,全都被当成护国军的事迹了!
     这更加让年轻人兴奋了!
     年轻人,基本都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
     在知道国内还有护国军这样的铁军,都开始打包行囊,向着颠省前进。
     有的单独行动,还有找朋友和有识之士一起行动。
     还有拖家带口的,全家迁移。
     在沦陷区已经受够了!活着根本就没个人样。
     人人都想到护国军地盘闯一闯。
     还有很多知识分子,高学历的学生。
     在沦陷区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纷纷会友,三五成群的往颠省赶。
     不过他们想去颠省,路途可是很远的。
     这其中需要穿过敌占区,国服区,八路军解放区,最后才能到达护国军解放区。
     这其中路途最远的都达到了2千公里。
     不过这都阻拦不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沿海城市的人群率先到了八路军解放区。
     从敌占区到八路军解放区,两边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很多民众到了八路军解放区后就不走了!
     这里的人民对生活充满向往,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土地,最重要的是没有鬼子和二鬼子对他们吆五喝六,弄不好小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了!
     到了这边,安全系数直接拉满。
     这里的乡亲百姓很热情,渴了会给你打水喝,饿了还有八路军组织的粥棚在发粥。
     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发自肺腑的微笑,不像他们,满脸愁容。
     很多群众到了八路军解放区就不走了!
     他们觉得这样的生活就是他们想要的。
     对比敌占区不是人的生活,在八路军解放区,简直就是天堂。
     这时八路军各领导也开始研究对群众的安排。
     新开了很多工厂,这些都需要有文化的技术工人。
     这些群众里就有很多,大城市里的教育水平比农村高多了!
     很快八路军这边就在各个路口贴出招工告示。
     需要什么工种的,写的很详细。
     而且薪资待遇也不低,比他们在敌占区强太多了!
     很多人都选择了留下,毕竟想去护国军地盘,还得走几百公里。
     旅长知道情况后,笑的合不拢嘴。
     “哈哈!没想到这护国军一场大胜,给咱们两个解放区带来这么多人才。”
     “不过通知下边,别做的太过分,人家想去护国军那边的,这边不许强留。”
     “通知沿途的各部队,做好群众安全工作,路上绝对不准许出现安全事故。”
     现在八路军解放区的3个省,路修的很好,群众走的基本都是大路。
     每个路口都有免费的水可以喝,粥棚到饭点了还有免费的粥喝,不过都是玉米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新粮食还没有下来,这些还都是护国军支援的。
     还有一条铁路,从颠省到山城,再到汉口,现在有5个火车头,每天都有两趟火车在跑这条线。
     有钱的群众可以买火车票坐火车到颠省。
     费用是每人1块大洋。
     这个费用对于工人和商人来说,很便宜了!
     来往的客商都会选择坐这趟火车,还能运送货物。
     半个月后,很多一心想到护国军解放区的群众,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是到了山城。
     在路过八路军解放区时,他们抵住了诱惑,一心就想到护国军这边。
     这里好多都是被讲书人给忽悠的。
     等他们到了山城,感觉又是一番天地。
     从敌占区的有今天没明天,到八路军解放区的欢天喜地,安全感爆棚。
     这到了山城,这里的世界还是华国吗?
     看着这边的群众,自信的笑容,对人和睦友善。
     还有这边的房子,建的真漂亮。
     还有各种大工厂,里边白天晚上都是灯火通明。
     现在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有民众向山城涌来。
     到了这边的民众,都有些傻眼,感觉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山城现在也是大建设,很快各个工地的人就招收满了!
     各个工地都在招人。
     丁伟了廖师长可忙坏了!
     军队抽调1个师,警备部队抽调4个师,负责引导这些过来的民众去往各地。
     山城只是中转,可吸收不了这么多人,很快开始分流,往川省、黔省、颠省分流。
     护国军的工厂和民营工厂,都贴出了招工告示,需要人手很多。
     现在最吃香的就是有文化的人。
     各个工厂都缺人,不过问题很快就都解决了!
     后续来的人沿海的很多,有文化的也很多。
     只要合格,被工厂录取,薪资待遇现在都是全国最高的。
     一个人的薪资养活一家5口完全没问题。
     要是一家2口人进入工厂,那很快就会变成富裕家庭,颠省产的商品都能买得起。
     有一个人闯颠省的,很快就被这里的繁华吸引。
     这里简直就是天堂,遍地黄金。
     打工的可以进入工厂。
     做生意的可以去蝉达或和顺还有山城进行采购,然后到其他省份去卖,差价足够丰厚。
     安稳下来的个人,很快给家里写信,让全家都搬迁过来,这边才是人过得日子。
     有一家过来闯荡的。
     家里一个人去上班,一个人做点小生意,孩子都送学校去,颠省现在的教育资源,可以说是全国最好的。
     很快这些人又给亲戚朋友写信,让他们赶紧过来,这边就是天堂呀!
     迷龙把这件事报告给龙文章,询问意见,毕竟现在进来的人太多,估计得有几十上百万了!
     而且后续还有群众不断涌入,迷龙怕他们的地盘消化不了!
     龙文章回复:“有多少,收多少。”
     龙文章知道:“战后,人力才是第一生产力,没人你什么也玩不转。”
     等国内4省建设完,还有东南亚,这边也得建设,都需要人手。
     所以,人是越多越好。
    喜欢。
  

第244章 捷报持续发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