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昆端起摆在身前的精致茶盏,惬意地仰起头,“咕咚”一声将温热的茶水尽数灌下,唇边还沾着几缕茶香。
     他仿佛全然未觉郭嘉投来的那一道幽怨目光,而是一脸笑意地把视线投向荀攸道:“公达啊,本侯今日有一事相求!”
     荀攸立即将凑在唇边的香茗轻轻放下,身子微微前倾,神情肃然道:“大将军但有所命,攸岂敢不从?但凡吩咐,莫不应承。”
     刘昆微微一笑,目光转向一旁正襟危坐的少年诸葛亮。
     缓缓说道:“这位是琅琊诸葛亮,年方十四,聪慧过人。自幼熟读经史子集,通晓百家之言。只可惜天资虽高,却苦无明师指点……”
     荀攸将手中茶盏轻轻搁在案上,他凝视着那俊美少年片刻后,方才开口:“大将军之意,可是要攸收这位诸葛公子为弟子?”
     “正是。”刘昆摸着颌下短须,眼中满是赞许,“此子才思敏捷,见识不凡,若得良师引导,必成大器。”
     “且慢。”郭嘉忽然懒洋洋地插话,身子斜倚在凭几之上,一手支额,嘴角勾起一抹玩世不恭的笑意。
     “公达兄日理万机,整日埋首军务,案牍劳形,哪有闲暇去教一个黄口小儿?不若……”
     他眼波一转,闪过一丝狡黠,“让这小子随某郭奉孝,岂不快哉?”
     刘昆顿时心头一紧:郭浪子收徒?那还不得教出个“诸葛浪子”来?
     贾诩轻咳一声,慢条斯理地放下茶盏,枯瘦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青瓷盏沿。
     他语气淡然地说道:“奉孝昨日醉酒未醒,至今酒气未消,如何能担此重任?”
     他顿了顿,又悠悠道:“老夫倒有一本《鬼谷子》注解,字字珠玑,若诸葛公子有意,不妨先随老夫读读此书,以窥纵横之妙。”
     话音未落,诸葛亮已霍然起身,整衣敛容对着荀攸深深一揖。
     他恳切地说道:“小子愚钝,才疏学浅,恐难承诸位先生厚爱。然今蒙大将军举荐,得以拜见当世大贤,心中唯有仰慕敬畏。若得随荀尚书习经世致用之学,实乃三生有幸,不敢有他想。”
     堂内霎时寂静无声,连窗外拂过的风也仿佛屏住了呼吸,落针可闻。
     荀攸眼底掠过一丝讶异,他用余光扫过郭嘉那抽搐的嘴角,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
     “善。”荀攸缓缓起身还礼,温言道:“大将军识人之明,攸素来信服。然师徒之名,非轻率可定。但攸还是想考校一二,诸葛公子意下如何?”
     “老师尽管出题,”诸葛亮嘴角微扬,胸有成竹地答道,“亮必竭尽所能,不敢有丝毫懈怠!”
     “好!好!”荀攸连声赞许,眼中精光一闪,“有此心志,足见其志不小。”
     他指尖轻叩案几,忽而发问:“昔年齐桓公伐楚,管仲责楚‘包茅不入,区区贡品之失,竟兴兵问罪,看似小题大做。然孔子却赞其‘正而不谲,何也?”
     诸葛亮不假思索:“包茅乃周礼祭天之物,楚王不贡实为僭越王权。管仲以礼责之,是以小罪遏大乱,此所谓‘一字褒贬的春秋笔法。”
     荀攸微微颔首,眼中赞许之色更浓。
   

第501章 诸葛亮拜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