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正是于禁,原来历史上的“五子良将”之一。
刘昆心中暗赞:好一个威严沉稳的将才!
于禁治军素来以严整着称,军中上下皆畏其威。
《三国志》中陈寿曾评他:“持军严整,缴获财物无所私入。”
其部军纪森严,士卒不得擅自掳掠,即便夜行取水,若有违令者,亦斩不赦。
汉建安二年,曹操攻宛城,招降张绣。
谁知张绣旋即反叛,曹军猝不及防,大败而退,兵溃如山倒,四散奔逃。
唯有于禁率数百部下,且战且退,虽伤亡在所,阵型不乱,始终未曾溃散。
待敌势稍缓,他才收拢残兵,整队而还。
途中见十余名衣衫褴褛的曹军士卒,询问之下,方知是被青州兵劫掠。
那青州兵原是曹操收编的黄巾余部,虽归麾下,却骄纵成性,常借战乱之机劫掠百姓。
曹操念其可用,一向宽纵,以致其愈发猖狂。
于禁闻之大怒,厉声对部下道:“同为曹公之兵,竟敢为贼作乱,岂能容之!”
当即率军讨伐,明正其罪。
青州兵不敌,仓皇逃往曹操处告状。
有人劝于禁:“他们已先你一步去告状,你还不快去解释?”
于禁却神色沉静,答道:“敌兵在后,随时可至,若不先安营扎寨、整军备战,何以御敌?况且曹公明察秋毫,谗言岂能得逞!”
于是,他先命士卒挖壕筑垒,布防妥当,一切井然有序。
方才从容前往拜见曹操,将前后经过一一禀明。
曹操听罢,大为赞赏,拍案而起:“淯水之难,我军危在旦夕,唯有你能在混乱中整军讨逆,坚守营垒,临危不乱,纵古之名将,亦不过如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遂记其功,封为益寿亭侯。
此后,于禁随曹操南征北战,屡建奇功。
他统兵有方,临阵不乱,与张辽、徐晃、张合、乐进并称“五子良将”,威名赫赫。
唯独后来关羽“水淹七军”,于禁兵败被擒,竟俯首请降,晚节有亏。
与宁死不屈、慷慨赴义的庞德相比,令人扼腕叹息。
然而,亦有人为他辩白,言其投降实为保全三军将士性命,非贪生怕死之徒。
是非功过,后人评说不一。
但无论如何,于禁之才,不可否认。
而此刻,刘昆望着眼前的于禁,心中甚是满意。
昌邑城之所以能安然无恙,未被敌军所破,于禁平日勤练士卒、严明军纪、战力强悍,实乃关键所在。
此前,刘昆虽已将昌邑守军划归皇甫嵩统辖,但局势未稳,刘岱等人尚未动身。
于是,他思虑再三,决定将于禁调入兵部,专司练兵之事。
如今正值战乱频仍,军务繁重,便命他随军出征,列于帐下听用。
于禁万万没想到,名震天下的大将军竟对自己如此器重。
他单膝跪地,抱拳沉声道:“末将愿效犬马之劳,誓死追随大将军,不负所托!”
刘昆含笑点头,目光坚定:“文则,有你相助,何愁大业不成?”
大军休整数日之后,刘昆便挥师南下,直取徐州。
喜欢。
第472章 昌邑得于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