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甄家除了刘昆之外,稳占大汉巨商第二的位置。
像东海糜家、河东卫家、吴中顾家等等大汉巨商,加起来都抵不过甄家一根指头。
刘昆鼓励商业,大力拓展商业,可以说为商人提供了最好的平台。
他自己也是最大的商人,手底下的家底比甄家还要丰厚。
所以,他制定了详尽的商业法案,保证了朝廷每年都有巨量的税收。
如今五州之地的铁矿、煤矿、盐矿都收归朝廷所有,任何人不得私自开采,否则就是重罪。
刘昆自己那些涉及煤铁盐的产业,也被公允地评估之后,折价交给了朝廷。
但他也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怎样做才不会得罪朝廷治下所有的世家。
真的想要站在世家的对立面,他一定走不长远和长久的。
毕竟,穿越者前辈王莽的例子就摆在那,如今他的人头更是收藏在朝廷大内的武库之中。
而且,开发铁矿、煤矿、盐矿都是需要大量的本钱的,光靠朝廷是做不到的。
所以,刘昆就将麾下群臣聚集了起来,商讨了朝廷的煤铁盐开发事宜。
刘昆吸收了他那个时代国营办厂的经验和精华,同时也吸取了其中各种腐败教训。
经过多次磋商,终于拿出了绝大多数人通过的相关法案。
由朝廷牵头,大汉银行出资百分之三十,成立朝廷控股的国营企业,朝廷占据百分之八十的股份。
余下的百分之五的资金,就由麾下文臣武将按照各自品级筹集资金,占据百分之五的股份。
剩下的百分之六十五的资金就由各个世家出资,但只能占据百分之十五的股份。
这样既保证了朝廷自营企业的独立性,又确保了这些垄断的暴利行业有足够的税收上缴国库。
要知道,长安朝廷实行的可是“高薪养廉”政策,每年光这块的支出都是天文数字。
还有修筑路、桥、城市建设等等基础设施,哪样不需要大量钱财支撑?
更何况,长安朝廷还要养活近百万军队!所耗费的钱粮更是无数。
刚开始的时候,麾下文臣武将和那些世家中就有很多人不同意。
有的人确实是拿不出,有的人则是根本就不想拿。
拿不出来的那部分人,刘昆就以大汉银行低息贷款放给他们。
不想拿的那部分人,刘昆也没有勉强,而是把他们的份额保留了下来。
并且为他们出具了文书,如果将来反悔了,他们必须拿出资金将自己的份额从拍卖场买回去。
很多不看好的人不以为然,纷纷当场签字画押了。
那些真心支持朝廷的文臣武将都是想尽了办法凑齐了份子,加入了进来。
并且极力劝说自己背后的家族,就算为了支持朝廷,也要认购这些股份。
影响力巨大的,如王允、荀攸、钟繇、鲁肃等人自然是极力赞成。
他们不但完成了自己的份子,而且还将自己家族也拉了进来。
像戏志才、华歆、贾诩、郭嘉等人,主公的意图他们都很了解,自然也是极力配合。
他们虽然拿不出来这份子钱,但通过好友之间互相拆借、大汉银行的低息贷款等等方法,还是筹集了份子钱。
喜欢。
第443章 大汉朝廷的国营企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