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4章 大汉第一届文武大赛(二)[1/2页]

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 我是昆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将军府。
     戏志才、贾诩、黄玄、荀攸、王允等谋臣齐聚一堂,对刘昆所提倡举办的文武大赛赞不绝口。
     如此妙策,实乃招揽天下英雄之良方,堪称一举多得。
     戏志才捋着短须,笑吟吟地说道:“主公此计,当真妙不可言!如此一来,天下英才,尽皆归于您的麾下,何愁霸业不成?”
     贾诩微微颔首,含笑道:“志才所言,一语中的。此举既显大将军胸襟气度,又可收拢人心,可谓高明之极。”
     黄玄、荀攸看向刘昆的目光中,都露出了敬佩之色。
     王允抚须而笑,语气诚恳地赞道:“大将军高瞻远瞩,这天下文武大赛,简直是神来之笔,老夫佩服至极!”
     自从王允担任尚书台右仆射,加之三子皆受官职后,他对刘昆的成见早已烟消云散,转而全心全意辅佐其左右。
     太原祁县王氏一族已经深深打上了刘昆的烙印,家族命运已与刘昆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凭借自身在士林中的声望,为刘昆举荐了不少贤才,极大地缓解了长安朝廷人才匮乏的局面。
     刘昆听罢众臣赞誉,只是淡淡一笑,神情自若地接受了众人恭维。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穿越者耳熟能详的老套路罢了,算不得什么奇谋。
     时光飞逝,转眼便到了光熹四年(公元192年)正月十六日。
     文武大赛如期在长安举行,渭水河畔搭起一座气势恢宏的大营,足以容纳数万人观战。
     河北袁绍虽对刘昆心存轻视,但还是派出了颜良文丑等将参加了“大汉第一届文武大赛”。
     并不是袁绍认同刘昆举行的这场赛事,而是想通过颜良文丑在大赛中一举夺魁,扬他冀州威名。
     然后,故意在万众瞩目的场合面前打脸长安朝廷,意图羞辱刘昆。
     远在陈留依附张邈的曹操也派出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亲信猛将,不求谋取一官半职,只求经过此次大赛扬名天下。
     与此同时,民间无数能人异士纷纷出世,云集长安,欲一展身手。
     凉州、并州、司州三地只需通过县、郡、州三级选拔,便可赴长安参赛;
     而来自关东与荆州、扬州方向的选手,则需先过函谷关与武关两道关口。
     凡参加“大汉第一届武道大赛”大赛者,须先举起重达数百斤的巨石方可入关;
     参加“大汉第一届翰林大赛”大赛者,则需当场撰写一篇文章,经关内审核合格后方可通行。
     否则,一律遣返原籍。
     此举虽严苛,却有效筛选出不少滥竽充数之人,确保进入关中的皆为真才实学之士。
     即便未能入围,朝廷也会酌情给予盘缠补贴,以示鼓励。
     因此,最终得以进入长安的,无不是各地俊杰,一时群英荟萃。
     一个月激烈角逐之后,文武大赛初见成果,倒是让刘昆等人发现了不少可用的良才。
     看着手中武道大赛排行榜前百名名单,刘昆嘴角微扬。
     随即提笔,精心安排对决顺序,命亲兵送交主持赛事的吕布。
     至于翰林大赛排行榜上前百名,也令刘昆颇为惊喜。
     数日后,文武大赛决赛正式拉开帷幕。
     翰林大赛决赛相对平稳,百位考生统一领取密封试卷。
     里面的内容,就是关中大汉朝廷如何应对关东群雄的策论。
     不少人就

第374章 大汉第一届文武大赛(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