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何太后想借助宦官集团成事,可宦官集团同样想通过掌控何太后来维持他们的权势。
     与狼共舞,与虎谋皮!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胁迫何太后,诛杀宦官,何进决定秘密召集董卓等外兵进京。
     对外宣称是“清除君侧奸佞”,实际上是想借助外兵向何太后施压。
     当何进和幕僚们商议对付何太后手下“十常侍”的办法时,袁绍建议道:“应该召集四方英雄豪杰,率兵前来京城,将那些宦官一股脑儿全杀了。”
     曹操立马就表达了反对意见!他说道:“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
     用今天的白话文来说,意思就是:宦官为祸自古皆有,但君主不该给他们那么多权力和宠信,导致局面失控。要治他们的罪,只杀首犯,其他人交给狱吏就行了。没必要大张旗鼓召集外兵,不然计划泄露必然失败,只会加速祸患爆发。
     何进听后,愤怒地说:“难道你曹孟德也存着这样的私心?”
     何进一直都看不上拼命想要融入自己团队的曹操,觉得曹操是宦官之后(其祖父曹腾是宦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认为曹操的建议“只除首恶”是为了袒护其他宦官,肯定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其实在那个时候,何进牢牢掌控着京师洛阳的所有兵权。
     按照曹操所说的方法,或许真的能把“十常侍”轻而易举地诛杀掉,而且相当有效。
     所以曹操被赶出去的时候,悲愤地甩下一句:“乱天下者,必进也!”
     同时,卢植、郑泰这两位德高望重的当世大儒也表达了反对意见。
     卢植是闻名海内的儒学大家,郑泰同样影响力巨大,他们的话语权远非小小的曹操可比的。
     董卓曾经在卢植麾下听命,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卢植会不知道?
     郑泰更是为此愤而辞职,在临走前,他还和荀攸表示,何进绝非成就大事之人。
     但即便如此,也没能改变何进的决定。
     何进一心想要把所有宦官一网打尽,让自己妹妹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从此再也无法对他构成威胁。
     当深得他信任的袁绍提出了召集外兵进京的建议时,他立即就同意了。
     以袁绍之能,又怎会看不到这一计划存在的风险?
     可他偏偏是这样做了!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因为他背后的士人集团,甚至是他汝阳袁氏需要他这样做!
     召集的是哪些人?并州刺史丁原、东郡太守桥瑁、以及屯兵河东郡的董卓!
     这是因为在他袁氏家族看来,桥瑁(其叔父桥玄曾得到袁隗的提拔)、董卓都可以算是他们的门生故吏。
     而何进也天真地认为,这三人都会听从自己的号令。
     实际上,何进虽然同意召董卓进京,但心里对董卓并没有完全信任。
     从何进只允许董卓驻扎在长安的上林苑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长安与洛阳相距足足三百多里,何进再怎么糊涂也不至于毫无防备。
     可袁绍却擅自做主,假传何进的命令,让董卓的大军直接驻扎在了洛阳城外的平乐观。
     后来,何进得知董卓并未按照他的要求驻扎在长安,而是一路风尘仆仆直接朝洛阳赶来了。
     惊讶之余,立刻派使者种邵前往渑池,阻拦董卓,不许他继续前进。
     在和平时期,何进的这一招或许真能起作用。
     可如今正值局势动荡不安之际,董卓哪会把他派去的种邵放在眼里?
     虽然如此,但种邵毕竟是大将军何进派来的使者,代表着朝廷的颜面,董卓该怎么应对呢?
    喜欢。
  

第196章 董卓进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