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幼苗已经长到半人高,枝叶在风中轻轻摇晃,根须在地下悄悄伸展——萧逸尘埋在土里的测脉仪显示,有几根细须已经穿过院墙,朝着江湖街的方向去了,像在主动寻找同伴。
“该去漠北看看了。”谢云舟将最后一袋混合好的泥土装进陶罐,罐口贴着“共生土”三个字,“阿石说分学堂的梁要上了,按规矩,得由咱们惊鸿阁的人去系红绸。”
出发前,林念把那几只共生蛊装进竹笼,笼子里垫着守脉树的叶子。“带它们去认认路,”小丫头认真地说,“以后好给我们带消息。”
漠北的分学堂比图纸上更热闹。院子里的雪水池塘已经蓄满水,几尾锦鲤正甩着尾巴游,水面映着新架起的横梁,梁上缠着七色彩绸,分别来自七大门派——蓬莱的海蓝色,巫族的绛红色,佛窟的明黄色,在风中像一道流动的彩虹。
阿石正带着孩子们给横梁系红绸,孩子们的小手上都戴着木镯子,是用守脉树的枝干做的,镯子内侧刻着各自的名字。“这是‘守脉镯,”阿石挠着头笑,“谁要是偷懒没给树苗浇水,镯子就会变凉,可灵了。”
林晚棠站在院子中央,镜灵之力顺着足底探入大地。她清晰地感觉到,脚下的青石板刻痕里,正有微弱的灵力在流动——那是七大门派的气息,通过地脉在悄悄融合,像无数条细流汇入江海。而更让她心头一颤的是,从惊鸿阁带来的共生土里,守脉树的根须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与漠北本地的草根缠在一起,难分彼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系红绸咯!”林念的声音打破了宁静。她踮脚将惊鸿阁的红绸系在梁中央,竹笼里的共生蛊突然爬了出来,顺着红绸往上爬,留下一串亮晶晶的痕迹,像在给红绸镶边。
孩子们都惊呼起来,阿石却突然红了眼眶。他想起五年前自己还是个流落在昆仑的孤儿,拿着残缺的镜碎片想证明自己;而如今,他站在亲手建起的学堂里,看着孩子们围着横梁欢笑,看着守脉树的根须在地下相连,才明白林晚棠当年说的“守护不是证明,是连接”到底是什么意思。
上梁仪式结束后,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起了“地脉捉迷藏”。一个孩子蒙着眼当“裂隙”,其他人当“守脉树”,要顺着地上刻的纹路跑,不能踩错节点。笑声惊起了檐下的鸽子,鸽子翅膀上绑着小纸条,是要带给江南的小伙伴的,上面画着漠北的守脉树,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它在这里也长芽啦!”
林晚棠坐在门槛上,看着谢云舟教孩子们辨认地脉石,看着林溯给雪水池塘加新的锦鲤,看着阿石把那罐共生土埋在学堂的老榆树下。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与守脉树的影子、与孩子们的影子、与整个漠北的大地,融成了一片温暖的剪影。
返程时,林念的竹笼空了。“共生蛊说它们要留下带路,”小丫头指着远处的守脉树林,“等明年春天,它们会带着那边的根须,来找咱们惊鸿阁的树玩。”
林晚棠望着车窗外掠过的草原,惊鸿剑的剑穗在风中轻轻晃动。剑穗上的银河纹路,与草原上的河流走向惊人地相似——原来最宏大的江湖,从来不是靠剑来丈量,是靠根须在地下的缠绕,靠水流的交汇,靠人心的相连。
而《千面惊鸿录》的故事,还在继续。它写在漠北分学堂的横梁上,写在江南孩童的糖画里,写在守脉树悄悄伸展的根须上,写在每个平凡人用心编织的“连接”里。这故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厮杀,却有着比传奇更动人的力量——那是南北的土相融,是东西的水相汇,是整个江湖,终于像一棵守脉树,根在地下紧紧相连,叶在天上共同招展。
喜欢。
第323章 南北根脉连与江湖共生的温柔印记[2/2页]